戰爭將向何處去(1)
1940年12月18日,希特拉下達關於“巴巴羅薩”計劃的第21號指令,即德國對蘇戰爭的最終計劃。希特拉採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伎倆,以達成戰爭的突然性,製造了世界戰爭史上最大的一次騙局。
1940年5月10日,在俯衝轟炸機震耳欲聾的吼聲中,德軍利用坦克的楔形攻勢,突破了法軍的防線,“閃擊戰”再次得逞。
一個半月後,法國被吞併,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隨後遭到同樣的命運。
1940年7月初的一天,柏林的天空湛藍澄澈,絲毫聞不到戰場硝煙刺鼻的味道。為迎接帝國最高元首希特拉回到首都,柏林當局宣佈放假一天,所有的其他活動一律取消。全市所有的商鋪、飯店也早早就關門停業了,被捲入了這陣前所未有的狂潮之中。
當天中午,整個柏林市沉浸在勝利后的狂熱之中,通往總理府的街道擠滿了狂歡的人群。他們像喝醉了的酒徒一樣,興奮地又嚷又跳,嘴裏哼唱着不成調的曲子。數百萬面納粹黨的旗幟隨風飄揚,玫瑰花撒滿了城裏的每條街道,瘋狂的喧囂聲似乎要將這座城市掀翻。
下午3時,軍樂隊奏起了《巴登韋勒》進行曲,希特拉的專車緩緩駛進了車站。廣播聯播公司現場報道了希特拉勝利凱旋的實況。為表示對元首的忠心擁戴,希特拉的心腹愛將戈培爾抓住這一難得的機會,親自上陣,通過廣播做了很有煽動性的歡迎報道。
在一陣接一陣的頌揚聲中,狂妄驕橫的希特拉感覺自己達到了一生中的頂峰。透過人群歡舞的手臂,他好像看到了整個歐洲都已經被自己踩在了腳下。志得意滿的希特拉覺得這一切幾乎觸手可及,他完全陶醉了。此時此際,整個德國上下都在為納粹軍攻打法國凱旋歸來而狂歡。
然而,僅僅一個法國是遠遠不能滿足希特拉瘋狂掠奪的野心的。
欣喜若狂的希特拉對着畢恭畢敬地站在自己面前的將軍們高喊道:“現在,北起北極圈以北,南至比利牛斯山脈,東自維斯瓦河一線,西臨大西洋之濱的歐洲半壁河山及其豐富資源,已經落入我們之手。作為德國宿敵的法國已被擊敗,稱雄一時的英**隊已被趕出歐洲大陸,我們稱霸歐洲大陸的時刻已為時不遠了。”
說到這裏,希特拉停下來喘了口氣,掃視了各位將軍一眼,繼續說道:“現在,在歐洲有資格對德國霸主地位提出挑戰的,只剩下兩個大國了,一個是位於德國東面的蘇聯,一個是位於德國西面、在英吉利海峽對面的大英帝國。要成就歐洲、乃至世界霸權,還必須征服這兩個國家。”
他很自信地說:“由於法國迅速敗降,英國一定會急於投降。關於英國投降的條件,可以放寬點。”希特拉禁不住得意地笑了起來。
希特拉認為,法國的敗亡,將使英國束手就擒,只要德國伸出橄欖枝,英國人就會與德國妥協。兩線作戰問題將迎刃而解,蘇聯問題的解決也就指日可待了。然而,希特拉這一回卻失算了。剛剛取代張伯倫擔任英國首相的丘吉爾,明確指出要戰鬥到底,拒絕了德國和解的建議。
聽到這一令人沮喪的消息,希特拉的心情顯得有些低沉。海軍總司令雷德爾上將向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只要適當加強對英國的威脅和封鎖,再輔之以一定的宣傳,在必要時對英國的一些大城市如利物浦等實施猛烈的突襲,英國人是會清醒的。
最後,雷德爾打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英國人不先嘗嘗鞭子的滋味是不會媾和的。
希特拉邊聽邊點頭,高度讚揚了雷德爾的分析。他像一隻重新充滿氣的球一樣,立刻鼓漲起來,立即指示最高統帥部加速制訂攻英計劃。
這一時期的希特拉坐卧不安,經常把自己關在屋子裏,眼睛盯着那張大地圖發獃。現在擺在他面前的一個難題是:先入侵英國還是攻打蘇聯?這是一個關係到戰爭全局的問題,是一個無比重大的戰略抉擇。
希特拉為此苦思冥想,遲遲下不了決心。他像一頭困在籠子裏的猛獸,總想撲出去狠狠地咬人,卻不知道撲向哪個方向、咬向哪個人。這種艱難的狀況,希特拉自己後來描繪說:“面對着兩個敵人,可是槍膛卻只剩下一粒子彈”。
7月19日,柏林克羅爾歌劇院裏人頭攢動,喧鬧聲此起彼伏,顯得非常熱鬧。講台上佈滿了納粹黨旗,黨衛軍則在會場附近來回巡邏。
這時,歌劇院裏突然安靜下來。希特拉夾着一個紅色小包走了進來。所有的代表都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嘴裏高呼他的名字。
希特拉疾步走上了講台。這一回,他沒有像往常那樣大喊大叫,而是用一種比較溫和的聲音說道:
“現在,我從英國只聽到一個呼聲:戰爭必須進行下去!但這不是人民的呼聲,而是政客的聲音。我不知道這些政客對於這場戰爭繼續下去會有什麼結果,是否有了一個正確的概念。他們的確宣佈過,他們將繼續打下去,並且說即使英國滅亡了,他們也要到加拿大繼續進行戰爭!”
然後,希特拉對丘吉爾進行了猛烈的攻擊,說他是一個政客,絲毫不關心英國人民的安全。最後,希特拉呼籲道:
“現在,我覺得在良心上有責任再一次向英國和其他國家呼籲,英國拿出理智和常識來。我認為我是有資格做這種呼籲的,因為我不是乞求恩惠的被征服者,而是以理智的名義說話的勝利者。我看不出有繼續打下去的任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