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內遷及遭受轟炸所受損失(21)
1942年,湖南大學對抗戰以來財產損失數目與復原經費作一統計,從中可見轟炸所造成的損失之巨:
“戰時損失:本校自抗戰以來,麓山方面先後被敵機轟炸5次。辰奚方面被炸兩次。就戰時之物價估計,兩處損失,約計國幣100萬元左右,由長沙西遷辰奚,旅運各費,共計20餘萬元。以二十七、**年物價與現時之物價相較,有超過數十倍或數百倍不等,就現值計算(照以前物價與現時物價普加20倍計算),共計損失國幣2400萬元之譜。
復原經費:本校麓山本部,經歷次轟炸,教室宿舍及其他重要建築,毀損三分之二,其存者百孔千瘡,非大加修理,不足以資永久,而壯觀瞻。關於儀器、圖書、機械、材料,以及其他設備,歷次損毀甚多,均須盡量補充,俾資應用。將來由長沙遷回麓山本校,公物運輸,固由公款開支,而抗戰期間員工學生,含辛茹苦,共維大業,復原旅費,亦應由公家負擔,以示抗戰普天同慶之意。查復原經費內,計分三部分,(一)建築費共需國幣二萬萬一千萬元。(二)設備費共需國幣2700萬元。(三)旅運費共需國幣300萬元。以上戰時損失,與復原經費,共需國幣二萬萬六千四百萬元。”國民政府教育部檔案:《抗戰以來教育機關學校財產損失統計表及有關文書》,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全5(2),卷584。
3“疲勞轟炸”給內地高校造成的損失
“疲勞轟炸”,即日軍所說的“神經轟炸”,是指1939年至1942年間,日軍發動的對以重慶為重點的西南地區的轟炸。由於內遷聚集在這裏的高校較多,因而損失也大。
1938年12月2日,日本大本營參謀部下達了“345號大陸作戰令”,要求侵華空軍組織“航空進攻作戰”,矛頭直指中國戰時的政治軍事中心——重慶。作戰令要求空襲重慶的一切重要的政治、經濟、產業中樞機關,甚至直接襲擊市民,“給敵(中國)國民千萬極大的恐怖”,襲擾中國抗戰後方,使軍民喪失抗戰意志,生產生活難以為繼。1938年12月26日,22架日軍重型轟炸機,在陸軍航空兵團團長寺倉少將指揮下,自漢口直撲重慶,揭開了大空襲的序幕。
1939年5月3日13時17分,45架日本中型轟炸機分兩批轟炸了重慶。5月3日晚6時許,又有27架飛機轟炸重慶,並投下燃燒彈。兩次轟炸,共造成平民6000多人傷亡,在4日的轟炸中死亡即達2000人。
1940年春夏之交,日軍發動了代號為“101”的更大規模空襲,空襲頻率加快,調集300多架飛機。從1940年5月18日當年的第一次轟炸,到9月20日之間,日軍飛機大規模出動有30次,平均4天就有一次大轟炸。日方公佈的資料顯示,出動飛機2023架次,投彈1404噸。可以推算,每次空襲,出動飛機近70架次,投彈22噸。8月19日和8月20日,轟炸達到**。19日出動飛機190架,第二天是170架。這年轟炸,不僅針對商業區、居民區,還對中央大學、重慶大學、復旦大學等教育設施、醫院進行了轟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