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時圖書典籍之損失(3)
移得以倖存。東方圖書館是中國文化精華薈萃之地,五層大樓的書庫中藏有各類圖書近50萬冊。根據商務印書館1931年的書目統計,該館藏有中文書籍268萬冊,外文書8萬餘冊,圖表照片5000餘幅。特別珍貴的是,經史子集之善本書3745種35083冊。其中有宋版129種2514冊,元版179種3124冊,明版1449種15833冊,清版138種3037冊,抄本1460種7712冊,批校本288種2126冊,稿本71種354冊,雜本31種382冊。此外,剛購進的揚州何氏藏書40000餘冊,也同時遭毀。上述近8萬冊古籍善本,除5000冊一直寄存於金城銀行保險庫外,全部毀於一旦。東方圖書館善本室還藏有全國各省整套省志,計22省2641種25682冊,其中有元版本2種,明版本139種。除省志外,還藏有全國府廳州縣誌1753種。該館還藏有極為珍貴的全套中外雜誌。如荷蘭出版的《通報》、英國亞洲文會出版的《學報》、德國出版的《大亞洲》,以及《中國彙報》、《哲學評論》、《中國》等。國內著名的報刊雜誌有《時報》、《大公報》、《民國日報》、《益世報》、《新聞報》、《國聞周報》等。
據統計,東方圖書館共損失各類書463083冊。編譯所損失中文書3500部,外文書5250冊。《上海商務印書館被毀記》,商務印書館善後辦事處編印,1932年7月版。轉引自張銓等著《日軍在上海的罪行與統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版,第19頁。
日軍海軍陸軍戰隊在進攻閘北過程中將中國公私建築物徹底破壞。圖為商務印書館被破壞的情形
——采自《南京大屠殺研究——日本虛構派批判》(上海辭書出版社)
二八年抗戰期間的公共圖書損失
1937年的七七事變標誌着日本全面侵華戰爭已經開始,日軍又掀起了一浪破壞中國文化教育設施的狂潮。無論是滯留在淪陷區還是遷至內地的圖書館,都不同程度遭到破壞。遭受劫難的情形大致有以下四種,有的甚至遭受兩種情形以上的破壞:(1)在當地毀於日軍炮火;(2)淪陷后遭日偽劫掠;(3)在轉遷徙途中受損;(4)遷移到大後方后再遭敵機轟炸。下面以時間為序、按區域記述公共圖書之損失。
1北京地區
七七事變后,在日軍佔領的八年間,北平被劫奪、焚毀的公私圖書達586428冊,其中公共圖書448957冊另5箱,私人書籍137471冊另4箱。王聿均:《戰時日軍對中國文化的破壞》,(台灣)《近代史研究集刊》1985年6月,第14期,第342頁。各圖書館遭劫的具體情況如下:
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七七事變后,搶救出的圖書約有500餘箱。淪陷後日軍將館舍改為外科醫院,書庫成為手術室及葯庫,閱覽室成為病房。該校的圖書遭受兩次浩劫,一次是1937年日軍侵駐清華園后,把未及運走的約20餘萬冊圖書劫奪一空;另一次是1938年運存漢口繼又轉運至重慶北碚的圖書儀器400餘箱,戰時遭敵機轟炸,損失嚴重。1940年再次被炸,被炸毀的圖書計有中文書5838種10660冊,另28605函又50包;西文書3288冊,期刊97種,計4904冊。在這些書刊中有極珍貴的善本中文書10074冊和西文書62冊。劫餘的圖書共23000餘冊,運至昆明。戰前館藏中外文圖書33萬餘冊,期刊合訂本3萬餘冊,戰後復原時僅收回中外文圖書165000餘冊,期刊合訂本2萬餘冊,損失達65%以上。清華大學校史編寫組:《清華大學校史槁》,中華書局1981年版,第444頁。但戰後《北平市公私文物損失數量及估價目錄》中,清華大學在北平淪陷時損失中西文書籍34900餘冊。差距所在,可能是內遷途中損失和在新校舍被炸損失數有關。如1940年6月24日,遭日機轟炸的清華大學圖書館遷藏重慶北碚的珍本古籍,其中包括杭州楊氏豐華堂原藏全部宋版書和大部分元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