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內遷及遭受轟炸所受損失(12)

高校內遷及遭受轟炸所受損失(12)

西南聯大校本部和文、理、法、商四院的校舍是在剛搬走的墳地上建成,房屋潮濕陰暗。雨季房屋漏水,學生要打傘睡覺。中山大學遷至雲南澄江后,部分學生住翠竹庵等處寺廟,學校用土坯和木料搭就簡易的校舍。廣西大學遷貴州榕江后,還在兩湖會館、江西會館、貴州會館及演武廳禮堂等館廟的大殿、戲台和酒樓的上下,用木板隔成簡單的教室。

內遷學校教學設備簡陋,或因敵機轟炸,一路流離顛沛,圖書儀器無法運出,或損壞散失。西北聯合大學圖書館剛開館時,只有兩千多冊圖書,師生平均每人一冊。

各高校在內遷途中,因醫療條件差,師生髮病率高。如內遷四川樂山的武漢大學,根據1942年統計,每天有40人患瘧疾,而醫務所僅有10支奎寧。武漢大學學生死於地方病的達60人。一些極富才華的教授如黃方剛、吳其昌、蕭君絳等,因貧病而英年早逝。而西北聯合大學,據校醫室1939年3月8日至29日20天的統計,全校800人左右,生病就診者達2177人次,其中肺病和心臟病者占的比例最大。《抗戰時期的文化教育》,北京出版社1995年版,第164頁。

院校師生在遷徙離亂中的身心折磨和精神損害,更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校長唐文治在回憶內遷廣西情景時寫道:“余雇小艇四,與眷屬、生徒,踡伏其中。道出武進、丹陽,飛鳥之音,照明之彈,吾民號哭流離之狀,震耳、劌目、怵心。抵京口,寓大華旅社。登英公司德和輪船溯江而上,山哀浪咽,離愁萬端。過蕪湖夜,忽舟中人驚相語曰:鐵鳥在檣上迴旋矣!於是燈火盡息。數時始去。抵長沙未旬日,忽同人競相告曰:京口之大華、英公司德和俱被炸矣,死者約二千餘人。聞之惶駭。旋轉湘鄉……未幾,傷兵集湘鄉,不得已又遷桂。”

即便在省內遷移者,也是歷經磨難。如河南大學於1939年因開封淪陷,遷入伏牛山處的嵩縣縣城及嵩縣潭頭鎮。1944年5月,日軍陷洛陽后,校方疏於防範而沒有及時組織轉移,等到日軍到時才倉皇出走。5月15日,日軍逼近潭頭,大雨滂沱,山洪暴發,在急難擇路中,有5人遭遇日軍,當場中彈身亡。女生李先知、李先覺姐妹及李先知之夫劉某,逃避不及,共投一井自盡。醫學院院長張靜吾被俘,其妻被殺害於楊坡嶺。農學院院長王直青等師生二十餘人被日軍關押,罰作苦工,常遭毒打。王院長不堪受辱,跳崖而受重傷。

3戰時對內遷高校損失的統計

1938年8月底,全國有25所高校關閉,繼續維持的83所中,37所遷入內地,15所在敵機轟炸中勉力支撐。全國原有大專教師7500多人,職工4300人,學生42000人,因戰爭而失學者超過2萬,佔了一半,失業的教職工也達2000人。據北京大學、北平大學、清華大學、中央大學、同濟大學、暨南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等46所高校統計,師生死傷不知下落者108人,財產損失3360餘萬元。其中有些圖書儀器,可謂為價值連城。如南開大學關於華北經濟之研究資料、清華大學收集的中國近代史檔案、北京大學關於中國地質之資料,“均為極珍貴之物,故不能徒以金錢數字為之表現”。毛磊等:《武漢抗戰史要》,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86頁。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日本侵華對文化的破壞:大劫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日本侵華對文化的破壞:大劫難
上一章下一章

高校內遷及遭受轟炸所受損失(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