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交流不暢,手語擔負溝通重任

語言交流不暢,手語擔負溝通重任

語言不通是救援隊遇到的另一大障礙,而且僅憑隊員們自己很難克服。

在班達亞齊災區,懂英語的人很少,絕大多數傷病員都不懂英語。醫生和患者之間往往只能用手勢和簡單的英語單詞溝通。在醫治外傷的時候,這種狀況不會有多大影響,但是遇到病人出現心理危機的情況,如果不能深入溝通,則很難對病人進行充分有效的診治。

在給災民看病時,中國的醫生們一開始只好連比帶划,動作和表情的怪異使隊員自己都忍不住笑了。呼吸科博士樊毫軍是一個有心人。就在去距離駐地28公里的龍安郊區災民營巡診的路上,他抓緊時間向當地人學習。他在自己的筆記本上畫上人體,眼、耳、口、鼻、四肢等,一一指給災民看,讓他們用當地語言念出來,樊毫軍再用漢字一一記錄下來:巴土苦——咳嗽,夫魯——流涕,根巴——地震,特瑞馬松西——謝謝。這個小本子記了密密麻麻的兩大篇。經過推廣應用,這種漢字注音法,還真幫了我們大忙。

為了改變被動局面,中國救援隊在救治當地災民的過程中,也在積極尋找既懂英語又懂當地語言的志願者作翻譯。有一個男子,他家13口人都在海嘯中死去了。他把幫助中國救援隊當作了自己生活的全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親歷世紀大災難:一生忘不掉的採訪(選載)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親歷世紀大災難:一生忘不掉的採訪(選載)
上一章下一章

語言交流不暢,手語擔負溝通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