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僅是為了他們
孫立平
黑明是一個着力用鏡頭去記錄普通人生存狀態的攝影家。在他的多部攝影集裏,都給人們展示了普通人的生活和感受。而在這本即將出版的《100年的新窯子》中,他則將態度鏡頭長時間地對準陝西一個小山村那幾百口人落後而又普通的生活。
《100年的新窯子》首先給我的一個強烈視覺衝擊就是那幾十幅標準的“標準像”。黑明告訴我,這是他用自己一台最大的相機拍攝的。也許我可以這樣認為,這大概是迄今為止為農民拍攝的一組“質量”最好的標準像了。這倒讓我想起一件事情來。在二十多年前粉碎“四人幫”的時候,揭發出來王洪文的罪行之一,就是私自拍攝了標準像,以便為他篡奪黨和國家領導權做準備。這件事情雖然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但也說明,在我們的政治和社會生活中,標準像,而且不是掛在自己家裏的標準像,是一件多麼鄭重其事的事情,是一件有着多麼重大政治和歷史含義的事情,同時又是一件離普通人的生活多麼遠的一件事情。而黑明這組農民標準像的衝擊就在於,他給那些似乎最沒有資格照標準像的普通的農民拍攝了一組“高質量”的標準像,而且不僅拍攝了,還以醒目的位置和處理手法印在了書里,並且以書這種媒介,成為公眾閱讀的對象。也就是說,它們和那些領袖們的肖像一樣,具有了公共性。
這種衝擊意味着什麼?我們當然不能牽強地說,普通民眾要替代帝王將相或精英佔據歷史的舞台。就在黑明拍攝這些照片的時候,就在照片中那些主人默默地過着他們普通生活的時候,這世界上發生了許多大的事情。正如書中所說的,香港回歸、申辦奧運、加入世貿談判等,在這些大的事件中,活動的主角無疑是那些精英們。但實實在在的事實是,在這些精英們從事那些活動的同時,那些普普通通的人也在真實地生活着。不錯,那些重大的事件影響着更多的人,但在那被影響的“更多的人”中的每一部分,他們的生活中都有着重要性與上述重大事件不相上下的小事情,比如,對於“新窯子”村的人來說,豬啃了地里的莊稼,就是比上述事件更為重要的事情。
當然,誰也不會說,農民的標準像、農民的生活情景、農民的命運上了正式出版的公共讀物,就意味着農民社會地位的改變。黑明的書什麼也沒有改變,新窯子還會是那個新窯子,那些村民該怎樣生活還會是怎樣生活。幾百張照片改變不了世界,甚至改變不了世界中哪怕很微小的一部分。
這本記錄普通人生活狀態的攝影集給人的另一種衝擊,是人物的鮮明形象。當然我也知道,這是最俗套的話了。但我在這裏要說的是另外的一種意思。記得網絡上曾經流傳過一個帖子——《人民日記》,用寓言的方式描繪了“人民”中的一個人是如何被作為“個別人”,十個人如何被作為“極少數人”,上百人如何被作為“少數人”的。是的,在相當長的時間裏,“人民”都是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複數概念而存在的,或者被稱之為群眾。於是,在最強調“群眾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的時候,群眾的面目也被塑造得最千人一面;在最講“為人民服務”的時候,人民卻最頻繁地受到服務者“我是為人民服務的,不是為你服務的”、“你能代表人民嗎”之類的揶揄。而透過黑明的鏡頭,我們可以看到生活在新窯子中的每一個人,都是“這一個”而不是“那一個”。也就是說,他們是一個一個的人。卑微也好,普通也好,這一個就是這一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民只有從複數變成單數的時候,人民才能成其為人。
黑明說,幾年來他一直在拍攝一部有關“右派”的影集。應當說,過去幾十年的歷史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個獨特的人群:知青、右派、刑滿釋放的人、特殊背景下的離婚者、失業下崗人員……隨着時間的推移,其中的一些人就將離開這個世界了。但願他們的身影和形象能夠留在攝影家的鏡頭中,這不僅僅是為了他們。
2004.夏於清華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