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導剽竊,叫人如何不失望(10)
行內當然有不足為外人道的陰暗的事情,張海洋不願多說:“這些事情就像描述強姦案一樣難以啟口。”
張還說:“盼着王銘銘倒掉的人肯定不止一個。”
但有陰謀也罷,無陰謀也罷,不可迴避的事實是,即使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王銘銘還是有其致命的錯誤之處,這無論如何都要由他自己承擔責任。
春種秋收還是拔苗助長
王銘銘是打在北大臉上的一記耳光。
北京大學的惱火是可以想像的。2001年4月27日,北京大學召開的“樹立北大文科精品意識”大會上,北大副校長何芳川言猶在耳:“北大人應有勇氣向社會作出莊嚴承諾:清除贗品,拒絕平庸。”
北京大學此次對於王銘銘事件的反應出奇地迅速,很快宣佈,王銘銘的學術職務基本已全部被撤消,其中包括北大民俗學研究中心主任、北大社會學系學術委員會委員、北大人類學教研室主任等職務。
此消息發佈出去之後,叫好者認為處理得嚴肅及時,同時也有不少人提出疑問,學術處理應該有規範可循,何以北大因受到傳媒的壓力就匆忙做出決定?
後來,北京大學新聞中心有關官員又稱,北京大學學術委員會已對此事進行調查。不過,這種說法有些自我矛盾,既然學術委員會還沒有查清王銘銘的錯誤,為什麼處理決定已經做出?
據說,北京大學對王銘銘的處分其實是在去年11月份而不是在今年1月份做出的。在事態被炒大之後,為了面對大眾媒體的質詢,北大統一了口徑。因此,“北大迫於公眾壓力,對王進行懲罰措施”的說法不成立。
對王銘銘的處罰看來還沒有結束,據傳,他的教授職稱和博導資格也有可能不保。
北大清除“學術**”的決心和力度固然可嘉,但北大在一定程度上也應付責任。
比如說,對於去年影響很大的那次“樹立北大文科精品意識”大會,《史學月刊》編輯部副編審周祥森就曾經毫不客氣地評論,儘管言之鑿鑿,但“北大領導層的講話,浸透於其中的依然是學術的功利性,而且不乏浮躁的氣息”。
周尤其反感的是所謂“春種秋收”理論。“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術產品,不是工廠流水線上生產的產品,可以按照一定的標準或模式,保質保量按時完成,甚至大規模批量生產。它必須經過研究者相當的知識儲備、理論醞釀、方法論的創新等,才能生產出來。文科精品的生產尤其如此。4月份種下精品意識,指望幾個月後的秋天就能有‘最前沿的科研收穫’,這不顯然是操之過急嗎?”
郭於華就指出,在學術研究上非常有天分和素養的王銘銘教授被當作了學術明星,被抬到了很高的位置,所以他不得不試圖最大限度地作出努力來適應整個社會對他的評價。
“春種秋收”會不會導致“拔苗助長”?需要反思的大概不止北大一家。
在王銘銘事件之後,一些學者十分希望藉此機會建立學術規範的問題,以發揮他律和自律作用。“學術界必須着手組織人力,根據中國的國情和政府有關部門已經頒佈的一系列關於寫作、編輯和出版的政策法規和國家標準,同時參照國外的同類著作或手冊(如美國的《芝加哥手冊》),編製一部系統的、嚴格的、可操作的關於學術論文、學術著作寫作、審閱、發表和編輯、出版的技術性學術規範手冊。”周祥森說。
(楊瑞春2002/1/25南方周末)
相關連結[7]
關注中國學術界反**
鳳凰衛視中文台《時事開講》節目討論了有關中國學術界反**的問題。
呂寧思:何先生,今天我們還談**問題。講到**,通常人們可以直接聯想到官場,其實**確實是有歷史原因的社會現象,現在人們已經把反**的目標看到更深、更遠,也更廣了。今天我們就想談中國學術界的反**,以後我們有機會還要談談中國體育界,把種種**現象集中在一起談。今天我們談學術界的**問題。
何亮亮:學術界**的問題當然不是今天才有,也不是今天才開始的。最近,在中國內地這個話題忽然顯得特別集中,導火線可以說是由北大的一位博士生導師、一位年輕有為的王教授,人類學的一位教授,是由他引起的。前不久上海有一家社會科學報,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的作者是首都師範大學中文系的一位在讀博士的王先生。這位王先生雖然讀的是中文系的博士,但是他讀書的範圍涉獵很廣,他喜歡讀社會學的書籍。他說他以前讀過一本美國學者哈維蘭寫的《當代人類學》,這個譯者就是北大的這位王教授,大概是十來年前出版,他還印象很深。
去年他又看到這個王教授自己寫的一本學術專著,書名叫做《想像的異邦》,異邦就是他鄉異國,別的國家,這應該是一本相當出色的書,不像一般的學術性的著作。這位姓王的博士生讀完這本《想像的異邦》之後,他很驚奇地發現,裏面有一大段的內容是跟王教授本人翻譯的《當代人類學》完全重複的,他做過仔細的驗證之後,認為這是一種抄襲行為,就寫了一篇文章給上海的《社會科學報》。
《社會科學報》顧名思義,本來是一個行業的報紙,他們也做了很多具體核查的工作。你指控一位著名大學、而且是一位年輕有為的教授,這可不是鬧着玩的,這跟說明星的八卦話題還不一樣,這是涉及到一個人的學術生命的問題。他們做了核實之後就發表了這篇文章,正是這篇文章在中國學術界引起了相當的震撼。北京大學校方處理相當的明快,在這篇文章發表不久有報道說北大的校方就找這位王教授做了很深入的談話,這位王教授據說對抄襲的問題有很深刻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