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萬片禮佛心(葛兆光)(1)

十六萬片禮佛心(葛兆光)(1)

通常,人都以為“庵”是尼姑居處,其實這是一個誤解,《釋氏要覽》卷上說:“草為圓屋曰庵……西天僧俗修行多居庵”,原來它就是圓形草屋,是僧人修行之地,並不分僧、尼,男、女。通度寺瑞雲庵就是和尚住所,當然它早已不是簡陋的圓形草屋,而是依山傍水秀雅幽靜的莊嚴禪剎了。在韓國,提起通度寺瑞雲庵,人人都知道這是個大大有名的佛門勝地。

1993年1月12日,由釜山大學中文系康寔鎮教授、漢文系李晉吾教授陪同驅車前往通度寺瑞雲庵,住持性坂大師恰好有事外出,令其弟子大眼法師接待我們。在一間潔凈的禪室席地而坐,大眼法師便令侍者上茶。好幾天沒有喝到中國式的綠茶了(韓國飲茶多為人蔘茶,五味子茶,松子茶,與中國茶大不同,對於我這個喝慣綠茶的人來說實在是一件苦不堪言的事),看到侍者在一旁煮水斟茶,心中大喜;待得端上茶來,忙不迭一口吞下,直好似豬八戒吃人蔘果,沒品出味來;茶到二巡,方才細細品嘗,發現此茶湯色碧青,飲時齒牙生香,絕不亞於中國綠茶。抬頭環顧四壁,壁上正寫着一幅字:“閑時細論文章事,靜處慢品功夫茶”,想到方才車過山門時路旁小店,也叫做“禪茶室”,心想原來佛門吃茶,無論中韓,大概都一直是啜綠茶,只是“綠泥小火爐”換了“電熱開水壺”,少了幾分古樸閑適而已。不過這也無妨,大眼法師禪室中,電燈電話電鐘電腦一應齊全外加一尊敦實厚重的保險柜,與拙樸的木屋牆上的條幅地上的蒲團也照樣相映成趣,佛門原來不必固步自封畫地為牢。

通度寺瑞雲庵最出名的,以前是寺庵本身。通度寺又稱靈鷲山通度寺,是海東三大寺之一,據說有十二支院六十五末寺,始建於新羅善德王?迥輳?46年),朝鮮宣祖二十五年(1592年)被毀,後由松雲惟政重建,依然保存着一千三百年前的舊制。它不像大多數寺院那樣以山門、放生池、大雄寶殿、法堂為中軸,而是依山而建,因地制宜而錯落有致,尤其可貴的是它絕不妄加整飭胡亂塗漆,而只是細細保護不使損壞,所以諸如“開山祖堂”、“靈山殿”等雖漆色剝落盡現木紋,卻別具古樸韻味,比起中國一些翻修得金碧輝煌的寺院,彷彿有“真古董”與“贗古董”之別,雖然中國那些寺院可能來頭還更古老。

現在通度寺瑞雲庵出名的東西,又添了一件,這就是性坂大師主持下燒制的“十六萬陶瓷大藏經”。我們訪問瑞雲庵時,正值這個大工程完工不久,祝賀十六萬陶瓷大藏經造成道場的橫幅還懸挂在千佛堂前。所謂“十六萬陶瓷大藏經”就是將高麗藏經一頁一頁燒制在大約一尺寬一尺五寸長的陶瓷板上。大眼法師拿起放在禪室中的一塊陶板給我們看,是《大般若經》卷五的一頁,板面字跡清晰,光滑如玉。他領我們參觀了一下製作陶板的工作間和禪室後面的窯址,燒制陶瓷的土窯極其簡陋。我二十多年前曾燒過磚瓦,那磚瓦窯似乎比這土窯還講究得多,真不敢相信這十六萬塊精美玉潤的陶瓷大藏經是在這麼簡陋的條件下製成的。有同行者不解地問:“這陶瓷大藏經既不便於閱讀,又容易摔碎,燒它有什麼用?”大眼法師微微一笑,答得巧妙:“若是有意摔碎,何物不毀?若是有心保存,何物不存?”同行的清華大學胡顯章教授出身理工,接口說道:“現在的全息激光技術,可以在摔碎的任何一片碎片中保存全部立體映像。”聽得此話,我心中若有所悟,不由想道:“正是正是!經云:‘師子雖有生滅,金體本無增減’,又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玻璃鏡中照影,應物現形,碎碎在地,分身百千,每一塊碎玻璃中也有一影,現百千形。”大眼法師似看出我心中所想,微微頷首,又道:“十六萬張,張張燒制不易,若要速成,何不機械製作?若怕毀壞,何不銅鑄鉛制?經義本在人心頭,燒制陶瓷大藏經,千辛萬苦,只為禮敬佛法的一片誠心。”聽了這番話,我很感動。我想,性坂大師立宏願造成這十六萬陶瓷大藏經,非為複製,非為保存,只是以艱巨工程的曠日持久來凸顯佛門弟子堅忍不拔的禮佛之心,所以十六萬張中,張張蘊含一份禮佛尊法之意。千百劫后,縱然陶瓷化身億萬,這份心意亦會隨之化身萬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名家話佛緣:滾滾紅塵中拈花微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名家話佛緣:滾滾紅塵中拈花微笑
上一章下一章

十六萬片禮佛心(葛兆光)(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