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翔鳳歸夢榻》就這樣完結了,歷時整整九個月。
我本以為我敲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會長舒一口氣,帶着無比的輕鬆。可是此時此刻,我的心情卻出奇的沉重。
這是一個悲劇,徹頭徹尾的悲劇,我從不否認這一點。
若要深究的話,有人物本身的性格悲劇,也有整個大時代的悲劇,但是我並不願過多地去解讀。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若是我一個人都一股腦子說完了,那就沒有意思了不是?
其實這本從一開始在我的腦海里,到如今真真實實地存在,有些地方我很滿意,但也有很多地方,因為各種原因,還是沒有達到我的預期。
不過總體上來說,我也算是很滿足了。
非常感謝朋友們一路上對我的支持,真的非常感謝。沒有讓我一個人單機下去,這種感覺真的很好。也許現在的我,現在我的作品還不夠完美,但是我會一直走在追尋不斷完美的道路上。我一直都相信,什麼樣的作者就會吸引來什麼樣的讀者,很高興,我擁有你們。
還是說回這本書吧。
本書一共只有兩卷,“謂我心憂”與“謂我何求”。其實它們之間是一個分水嶺,是朱由檢心甘情願地走入紫禁城這個大大的牢籠,登上皇帝的寶座,最後用他的責任將自己困死,也將所愛的人殺死。
第一卷我更多地將矛盾集中於愛,但是到了第一卷末尾,以及第二卷之中,我將許多的筆墨用在了歷史上。最典型的三個橋段:崇禎除閹黨、己巳之變前後的袁崇煥、盧象升殉國。
我知道,一定會有人不耐於枯燥的黨爭戰事的歷史。所以我也大體上粗略地講一講,我為何要寫這三個橋段。
這本書的分類是古言,但是我其實並不局限於此。我在序里就提起過,這本書想要展示的是一個相對真實的崇禎帝。所以崇禎除魏這裏,我只是想讓大家明白,崇禎並不是一個沒有政治才能的皇帝,他有他的野心。
至於袁崇煥,則是因為他是明末爭議最大的一個人物。作為書寫這段歷史的我,還是要表達出我的觀點才是。具體我不再多說,許多觀點都在書里一一展示過。
而盧象升和楊煦這一條線,則是崇禎後期一個巨大的轉折點,算是預示着悲哀的開始。無論是人物的悲恨,還是整個時代的滑落。
還有一個特別想說的,就是最後楊清一的死。朱由校的那一封信,是壓彎駱駝背的最後一根稻草。在某種程度上,我認為她的死,是信仰的崩塌,更是歷史觀的消解。楊清一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她才會那麼痛苦地死。
那麼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就是,究竟什麼是歷史?
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篇章?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其實我們都不是楊清一,都不能真的穿越回去,眼見為實。更何況,即使是穿越回去,也成了局中人,其實還是當局者迷,是看不清的。
我們所能做的,不過就是最大程度上去接近歷史罷了。就像數學上的漸近線一樣。
最後提一提這本書的章節名,我一直都固執地用了我喜愛的詩句。也許有些人讀着有些雲裏霧裏,不知所以然。可其實我都是非常認真地在挑選,若是回過頭,相信也能夠明白一些其中的意境。
南風知我意,吹夢至西洲。
這是時代隔絕的悲哀,也是最後的放下、釋懷和告別。
讓我們祝福書中的他們,也讓我祝福看書的你們。
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盡英雄淚。
共君此夜須沉醉。
懷行,於2019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