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兵秣馬迎惡戰(1)
參加台兒庄戰役之中**隊通過浮橋。由前所述,在第5戰區台兒庄會戰的作戰方針是陣地戰與運動戰相結合,因此,實現預定作戰方案有兩支決定性力量:一是擔負機動殲敵任務的湯恩伯部(第20軍團);二是擔負完備任務的孫連仲部(第2集團軍)。而這兩支部隊並非李宗仁原來的桂系,都是在徐州會戰開始后,分別從程潛的第1戰區和閻錫山的第2戰區臨時轉隸而來的部隊。因此,對於戰區最高司令的李宗仁,當務之急是要理順關係、凝聚人心。最令李宗仁頭痛的是湯恩伯及其第20軍團。在滕縣保守戰中,由於第22集團軍守備任務艱巨、兵力不足,早在日軍開始進攻時,李宗仁曾致電蔣介石,請派軍事委員會直接控制於豫東的湯恩伯第20軍團第85軍的第4師增援津浦路。蔣介石基於徐州會戰的特殊地位,也深知第5戰區實力太弱(當時全為雜牌軍),同意將第20軍團投入第5戰區管轄的魯南戰場。湯軍名義上雖屬第5戰區管轄,實際上對李宗仁的指令常打折扣,惟蔣命是從。湯之所以如此狂傲,主要因為第20軍團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湯恩伯的第20軍團是6個月之前才組建的一個新軍團,直接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統轄,下轄第13、第52、第85三個軍和一個獨立騎兵團。第13軍軍長由湯恩伯本人兼任,下轄第110師(師長張軫);第52軍(軍長關麟征),下轄第2師(師長鄭洞國),第25師(師長張雷明);第85軍(軍長王仲廉),下轄第4師(師長陳大慶)、第89師(師長張雪中)。其中,第52軍、第85軍的軍師級幹部,大部分是黃埔軍校學生,蔣介石視他們為“得意弟子”,因此,對這支部隊予以重點裝備。配以一定數量的野炮、重炮、坦克,槍械齊全,成為當時國民黨軍隊的精華。3月14日,正當日軍第10師團沿津浦路快速南下,滕縣處於危急之時,李宗仁曾電令湯軍團長:敵於津浦北正面增加兵力,大舉反攻,以牽制我魯南之作戰。鄧部(指川軍第22集團軍鄧錫侯部——引者注)兵少械劣,正面薄弱,兩翼空虛,恐難拒敵。已電呈委座,調貴軍團85軍駐商丘之一整師,由火車輸送至滕縣附近,作22集團軍之總預備隊,望即出動為荷!
湯恩伯接到李宗仁的電令后,很不高興。稱李是瞎指揮。抱怨李宗仁:“今天這兒抽我一個師,明天那兒挖我一個師,這麼三抽兩挖,叫我這個軍團長怎麼當?再說,我的部隊正在河南商丘、安徽亳州一帶整訓,大兵團在隴海和津浦兩條交叉的單軌鐵道上輸送必須兩度換車,我又怎麼可能在短短的一夜之間把兵力集中到滕縣?”於是遲遲沒有發兵,這也就是22集團軍滕縣血戰時遲遲盼不到援軍的重要原因。但湯恩伯知道李宗仁在電令自己的同時也請示了老蔣,如果不予執行,擔心蔣介石怪罪。於是仍不理會李宗仁,先給蔣委員長發一份電報,電文寫道:“蔣委員長。懇以本軍團全部調津浦北段出擊,避免分割使用,以益戰局,而杜分散或作無代價之消耗。謹呈。湯恩伯。”當晚湯恩伯收到了蔣介石的電話指令:“為了策應津浦北段的正面作戰,我同意20軍團全部調第5戰區指揮,準備在臨城與敵人決戰。所屬的第85軍,今晚立即從商丘乘車,經徐州向臨城輸送,務必於17日拂曉前到達臨城集結完畢。第52軍,即開商丘集結待命,該軍團長(湯恩伯——引者注)先到徐州指揮。”就這樣湯恩伯部加入了第5戰區的徐州會戰。但是,由於之前湯部未能及時增援滕縣,戰況突變,磯谷的一個旅團,已突破中**隊第22集團軍王銘章師在滕縣外圍各陣地,以機械化部隊,沿南沙河一帶,猛向官橋、臨城一帶迂迴。此時,湯恩伯所屬的52軍還遠在徐州、歸德一帶,無法立即趕到臨城參戰。這麼一來,蔣介石、李宗仁希望湯恩伯在臨城與敵人決戰的企圖,隨着情況的變化而無法實現了。加之,當時第5戰區司令李宗仁並無預備兵團在手,所以只得命令湯恩伯將52軍輸送到韓庄就下車集結,其意在於加大逐次抵抗的縱深,而在運河北岸鞏固一個大橋頭堡,來保障徐州的安全。湯恩伯從自身利益出發,並考慮到所擔負的機動作戰任務,把主力移置於東集、西集、鳳凰庄一帶,形成對敵側擊的準備,以防戰局的惡化。其實,李宗仁對湯恩伯的擔心不無道理。當時,第5戰區的作戰計劃,着眼於在臨城與韓庄運河間聚殲日軍,所依仗的主力是湯恩伯軍團。與後來所進行的台兒庄戰役有些出入。其中主要原因固然與當時對日軍實力估計不足有關,而湯恩伯沒有很好執行命令,採取一定的避戰態度則是重要原因,幸虧李宗仁下狠心曉以利害逼其令行禁止,同時關鍵時刻,蔣介石從全局出發督促湯恩伯,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在上述計劃中,另派一支重要力量即擔任台兒庄、運河一線的阻擊任務的部隊。事後證明,這一方向實際上成為整個台兒庄會戰的主角,對於會戰的勝利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立下了頭功。那麼,派哪一支部隊來擔負這一重任呢?李宗仁與參謀人員反覆權衡決心啟用第2集團軍孫連仲部。第2集團軍屬於原西北軍舊部,總司令孫連仲,字仿魯,河北雄縣人,1893年生,保定中學畢業后投筆從戎。成為馮玉祥的部下后,因為頭腦機靈,作戰勇敢,受到了馮玉祥的賞識,之後不斷升遷,為馮部中的虎將——“十三太保”之一。1930年蔣、馮、閻大戰後,馮玉祥集團瓦解,孫連仲部被蔣介石改編為第26路軍,孫任總指揮。抗日戰爭爆發后,26路軍又改建為第2集團軍,孫仍任總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