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歸故里
燦爛陽光下,李立三生前所企盼的共和國晴朗的天空,陰霾早已漸漸遠去,一個全新的時代正在來臨!
李莎恢復工作以後,1979年被評定為教授職稱,分到了一套四室一廳公寓;1980年被批准享受專家待遇;1983年起擔任全國政治協商委員會委員。
在1984年5月召開的全國政協會議上,鄧穎超大姐見到李莎時特別高興,同她熱烈擁抱親吻,連聲說道:“見到你,我真高興!”就在這次會上,李莎根據俄語教學的現狀和人民群眾給她的來信,向大會遞交了一項提案,呼請有關部門重視並採取措施解決我國俄語教學工作中人才青黃不接和教材缺乏的狀況,以適應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
l984年11月18日是李立三誕生85周年,中央批准李立三在湖南醴陵的故居對外開放,由胡耀邦題寫了匾額。李莎作為醴陵的兒媳婦第一次來到了“婆家”。她走親探友,處處尋訪着李立三當年的足跡,心情萬分激動。她深知,她並不是一個人,她是帶着李立三的魂魄回到了故里。
在安源煤礦,她更把李立三生前十分想念卻又始終未能再踏上這塊土地的一腔情懷,虔誠地帶了回來。與工友們在一起,李莎腦海里時時浮現的是丈夫當年叱吒風雲的英姿!在看望當年同李立三一起領導工人運動的老同志時,她滿懷深情地說道:“我是第一次回婆家,家鄉的父老兄弟姐妹們待我很熱情,還誇我是個中國人民的好兒媳婦,我感到特別高興。”
在李立三故居陳列開放典禮大會上,李莎終於有機會代表自己、更是代表李立三生前一直未竟的心愿,發表了感人肺腑的講話。
同志們:
今天,在這裏舉行隆重的大會,紀念立三同志誕生八十五周年,同時正式開放立三同志故居,對我個人和我們全家幾代人都是大喜的日子,也是終身難忘的日子。我對於今天能有機會在這裏與大家見面,感到非常高興。因為,這裏是我的愛人、戰友——立三同志的出生地,他在這裏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就在這裏,立三同志受到了革命的洗禮和很好的鍛煉,並從這裏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因此,立三同志也非常懷念這裏。
據我所知,建國以後,立三同志總是希望能夠有機會到安源來看看大家。但是,他始終是想來而又不能來。即使是在1954年他回到了醴陵,1965年他上了井岡山,也沒有到安源來。這是立三同志終身的憾事。我相信大家對此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立三同志生前沒有實現的願望,今天由我來代替他實現了。因此,我要趁此機會向在座的同志表示親切的問候,通過你們向安源的全體工人同志們轉致我的問候和最良好的祝願。
同志們都知道,立三同志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但他始終是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刻,他對黨和人民也是無限忠誠的。雖然我和立三同志在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但是,他很少談到在安源的工作情況。每當有人向他了解安源罷工鬥爭的情況時,也總是詳盡介紹少奇同志在鬥爭中的功績,很少談到他自己。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所確定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對立三同志的一生有了一個公正的論斷。現在,黨中央又批准把立三同志的故居修復陳列,我們全家都非常感激。如果立三同志在天有知的話,他也會得到慰藉的。我完全相信,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同志們將會以更加優異的成績,把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搞得更好,去完成立三同志生前未完成的事業。
請允許我祝願醴陵人民、立三同志的同鄉和戰友在第三次騰飛中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
請允許我個人並代表我的全家,對省、市、縣各級領導以及參加故居的籌建和修復工作的全體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謝。
請允許我和我們全家感謝參加這次隆重集會的全體同志。
謝謝大家!
在與李莎的交談中,無時無刻都會感到她對**中央充滿無限感激之情和對胡耀邦同志的深切懷念。這充分表現在1986年7月12日她寫給胡耀邦同志的一封親筆信中。信的原文是:
耀邦同志:
前天有幸見到您,對我關心備至。昨天,中辦的同志來,答應立即幫我解決房子問題。北戴河休假問題已經解決,我明天就去休假。這一切,使我非常感動。您日理萬機,繁忙中親自過問我的事,又深感不安。
我是個普普通通的人,得到您和中國黨組織的周到關懷,我知道這是黨和人民對立三同志的懷念,也是對我的鼓舞。您在立三故居成立時,還親筆為故居題了匾額,立三有靈,當感欣慰於九泉之下。我知道中國有“草環相報”之說,這是表示一個受到知遇之恩的人的心情的,我也懷着同樣的感情,將於有生之年,努力工作,把我的全部精力獻給立三同志的祖國(也是我的第二故鄉),以報您和中國黨對我的關懷和照顧。
祝您健康!
李莎
1986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