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失利的學生家長“五要五不要”(3)
他的高考成績比省重點線差了20多分。得知情況以後,孩子說話少了,也不再出去和同學玩兒,一個人呆在家裏胡思亂想。
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首先要重樹孩子的信心。一個人有了信心就會用另一種眼光看待自己和周圍一切,而沒有信心的人處處小看自己,處處感覺自己不行。
上述那個孩子的父親是很有見解的。他告訴孩子,分數能丟,信心則不能丟。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儘管不必為了尋找信心而專門去失敗,但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挫折就應該在挫折中學習,在挫折中前進,在挫折中建立信心。
我也與這個孩子談到了自己過去的經歷,用我自己那些失敗后重新獲得成功的故事來感染他。逐漸的,孩子的情緒恢復了正常,上網,出去找同學玩兒,有時還看看書,喊起爸爸媽媽來很熱情、很親切。
這些都是信心增強的表現,也是未來成功的開始。
9.要親情支持
一個人處在困難境況下,能否得到社會支持及親人的支持,對於他走出困境的決心和信心是極為重要的。缺乏這樣的支持,就像是一個人被困在了孤島上,既無力又無助。落榜的考生就是這樣一個需要情感支撐的角色。
一位考生因為某種失誤,成績沒能達到本科錄取線。父母知道情況后沒有一句怨言,像平時一樣給予他關心和愛護。他深深地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每一句話,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都像是將他拉出困境的援助之手、親情之手。
在這樣一個溫暖的氛圍中,這個孩子沒有自暴自棄,也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和父母一起商量未來的出路。他說,只有走出低谷,才是對父母最好的回報。
這種心態對他未來的成長道路多麼有益啊。那麼多的父母,想讓孩子有自信,有遠大目標,這樣培養那樣培養,殊不知最簡單也最有效的“培養”就是讓他感受到親人的愛,與不離不棄的溫情。
10.要積極應對
高考落榜后,家長首先要面對現實,冷靜分析,穩定考生的情緒,重建孩子的信心。之後就應該和孩子一起討論,提建議、出主意、想辦法找出路。在這樣一個應對過程中,家長越是冷靜,越是理智和情緒穩定,想出的建議和方法往往就切合實際情況,能夠比較好地解決孩子的出路問題。如果家長的心態不平,就難免出現問題。
案例
有一位考生,高考成績與省重點大學錄取線差30分左右,其實這個成績很公正地反映了他的學習實力,也在老師和同學的預料之中。
在填報志願的時候,老師曾經建議他不要在第一志願填報重點大學,因為確實希望比較渺茫。這一建議老師也對孩子的母親提到過,母親卻堅持讓孩子報考一類大本。“沒有決心什麼事也辦不成。”
現在,面對高考的結果,這位母親仍然固執己見:孩子非要上重點大學不可。只要有信心、有決心,明年一定會考上北大。即使考不上北大,能考上中國政法大學也行。為什麼人家能上重點,我們就不能?還是你的決心不夠!再復讀一年,必須考上中國政法大學!
可是據孩子的班主任對他的了解,認為在這次高考中,他的潛力基本都發揮出來了。再復讀一年能否考上重點大學,實在無法預料,而且再次落榜的可能性很大。
這位母親就沒有從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孩子的情況量力而行,僅憑主觀臆斷和盲目衝動。母子之間為此爭執得很厲害,孩子甚至氣得不告而別,好幾天沒有回家。
下一步怎麼走,最終應該讓孩子自己來選擇,家長要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每種選擇都可能有利有弊,究竟利大還是弊大需要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商討、權衡。孩子未來的道路,家長不能將其絕對化,因為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絕對的好與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