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掛上素質教育的幌子(1)

大學,掛上素質教育的幌子(1)

“標誌性成果”是近年來各行各業的流行語彙,教育也不例外。談起素質教育的成果,學生在各種科技、文體大賽中獲獎,絕對具有“標誌”意義;開設了多少藝術類選修課,有多少學生踴躍選課,“量多面廣”也很具感染力。在某些人看來,學生藝術團體獲了獎,針對學生開設了數十門藝術素質選修課,校園裏有了幾十個學生藝術社團,學生的藝術素質教育也就有了保障,從而也能反映出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得到了充分重視。可事實卻是另一番模樣,學生藝術團體(以及各類運動隊)的成員大多是特招學生,很少有成員誕生於非特招生中,這已是公開的秘密。試想,要把一名學生在大學校園裏培養成為可以登台演出的演員,不花三四年時間是不可能的,而這時他們已經要尋找工作畢業離校了,因此,不招特長學生,學校就不可能建設起一支高水平的藝術團隊,而由特招生組成的藝術團隊實際上並不能反映出學校藝術素質教育的成果。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一些學校把注意力集中在藝術團隊的建設上,精力和經費支出幾乎佔全部藝術素質教育的百分之**十,而對藝術類選修課、群眾性文體活動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競賽則是大學最為喜好的“素質教育項目”,因為它很能彰顯成效。截至2003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已經進行了六屆12年,參加大賽的隊伍越來越多,近幾屆都有全國250多所學校的2000多支隊伍6000多名學生參賽。雖然說重在參與,但是很多學校仍然十分看重榮譽。顧名思義,大學生競賽應該是學生比,老師的功夫則體現在課上得怎麼樣,實驗指導得怎麼樣上,可在實際比賽中,卻有不和諧之處。比賽過程中,學生處於半封閉狀態,用四天的時間完成題目。晚上回到寢室,有的指導老師便加入討論,幫助學生制訂方案。組委會為了防止這一現象,專門設置了巡視員,到賽點巡視,一旦發現指導老師和學生在一起,便取消參賽資格。但是這樣做十分費事,而且也難以從根本上杜絕舞弊行為。2001年,大賽組委會查出某校一測試性能很好的設計作品,居然是將一事先做好的測試性能很好的部件放在其中。還有的賽區,為了本地區高校的利益,指使評委將本地區高校所有作品的外觀設計分都打了滿分。該競賽一賽區的秘書長說,如果長此以往,大賽的榮譽將受到嚴重傷害。為了公正,組委會已決定,獲獎項目向社會公開,並在網上發佈,設立兩周的異議期。組委會正在考慮一個新的競賽模式:不出考題,而提供平台,每支參賽隊伍允許有一名指導老師,由老師和學生一起在規定的時間裏完成一個產品的設計,評委對這一產品進行各種性能的測試,最優者獲得獎勵。這可以充分檢查一個團隊的創造性,也能反映出團隊過硬的本領,當然,這可能是其中一方面,類似於體操中的自選動作,除此之外,還應該有規定動作。其實,老師與學生一起參賽沒有什麼不好,那種計較這是老師成果還是學生成果的考慮,本就具有功利主義的色彩,學生與老師一起研究,本身就是很好的學習,競賽其實是對教學活動的豐富,而不應成為檢驗教學效果的標尺。因為能獲獎的絕對只是個別學生。競賽的意義更在於推動教學活動,加強學生間的交流,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並讓教師從競賽之中,找出教學中可能存在的各種帶有普遍性的問題,然後在新的教學中加以完善。比如,在電子設計大賽中,就發現學生的理論嚴重脫離實際,這是由於在電子課程教學中,老師重課堂理論灌輸而輕實驗指導,只上課不帶實驗,實驗室開放程度與利用率都很低,沒有充分發揮作用等因素所致。此外,通過大賽還發現有的青年教師的知識已經落伍,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需要。為此,有人還提議應在全國範圍內舉辦青年教師電子設計大賽。近幾年來興起的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也曾傳出作假、作秀的消息。某高校為在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中取得好成績,事先並沒有在學校里廣泛組織校內的學生創業計劃預賽,而是指定老師,選派學生成立了一個團隊,最後這個團隊獲得了大獎。作為各類各級創業計劃大賽的評委,企業管理學專家王教授認為,不少創業計劃大賽是在“作秀”。他說,現在大多數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其主辦者都是官方機構,如共青團組織、教育主管部門,而由官方機構組織的競賽活動,注重活動的形式有時甚至超過了活動的內容,注重對活動的宣傳包裝超過了對活動實際可能產生效果的關注,這導致創業計劃大賽整體水平不高,真正能夠獲得風險機構投資並順利運作的創業計劃少之又少。創業計劃大賽轟轟烈烈地舉辦,而效果卻不甚理想的現象,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主辦者“作秀”的價值取向。在創業計劃大賽中,得分最高的創業計劃,也就是贏得創業計劃大賽最高獎的項目,可能並不被風險投資商看好,而被風險投資商看中的、給予最高額風險投資的項目,卻不一定獲得評委會的青睞。這很值得我們對舉辦創業計劃大賽的目的進行一番思考。據透露,一些創業計劃大賽落幕時的簽約儀式,都是事先設計好的,只不過是走走形式、捧捧場而已。  [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全面講述大學現狀 透視大學生態環境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全面講述大學現狀 透視大學生態環境
上一章下一章

大學,掛上素質教育的幌子(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