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司令的戴笠
在戴笠所有的特點中,最突出的也許是他為自己的領袖效勞的意願。他為自己選擇的這個名字的字面意思是“戴雨帽”,其象徵意思是“一個僕人”,即強調了這種動物般的甘做其主人蔣介石走狗的奴性,同時代表了封建觀念中的相互尊敬。戴笠這麼對別人解釋自己的名字:“有一首古詩這麼說:‘君乘車,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車揖。君擔簦,我跨馬,他日相逢為君下。’”沈醉是上海站的站長,戴笠的總務處處長,他指出其上司對蔣介石走狗般的效忠,說他樂意當蔣的“爪牙”戴笠自己的“犬馬之勞”的說法似乎也透露出他願意從主子那兒接受這種非人的待遇。然而,作為基於君臣互尊理想上的封建意識,這個說法也顯示了一種表面上自相矛盾的用意。“犬馬”一詞源於流傳百世的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劉備和諸葛亮(卧龍)的隆中會。公元207—208年,衰頹的漢室後代劉備,在其軍師單福舉薦了諸葛亮,並說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后,三顧茅廬,拜見這位年僅27歲的賢士。玄德終於在第三次拜訪中見到諸葛亮(孔明),他對孔明說:漢室傾頹,奸臣竊命,備不量力,欲申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迄無所就。惟先生開其愚而拯其厄,實為萬幸!孔明謙遜地否認了自己的才能。但經玄德再三懇求,他提出在西川咽喉地帶後面(巴蜀,即現在的四川)建立一個基地的卓越戰略,劉備可以從那裏起家,最終征服北方內地,復興漢室。當孔明一再自謙地拒絕玄德時,這位漢室宗親落淚了。他哭道:“先生不出,如蒼生何?”孔明為玄德的誠摯所動,說:“將軍既不相棄,願效犬馬之勞。”對諸葛亮來說,玄德的懇請是他決定當宰相的原因。對精通《三國演義》並極其仰慕“卧龍”的戴笠來說,蔣介石請他當特務機構的頭子,一定在他心裏引起了類似的效忠之心。但在沈醉眼裏,戴笠甘當總司令的“犬馬”則含有自我貶低的成分,而且這一點還影響到他的下屬,使人性中本來高貴的品德變為一種對主子的敵人殘酷無情的意願。戴笠自己為能夠“秉承領袖意志,體念領袖苦心”而感到驕傲。而在他的對手們看來,這種自負是戴笠狂熱地效忠於蔣介石“有公無我,有我無公”信念的表示。就像所有**政治的奴僕一樣,戴笠是一個強和弱的矛盾結合。他作為蔣介石內部圈子裏的人,大權在握。然而他對蔣的謙卑、對領袖的服從,最終又證明了他個性上的軟弱。戴笠是最受總司令信任的下級和警衛,只聽從總司令的命令。他替總司令作內部調查工作,並負責總司令的警衛。戴及其無處不在的特務組織,被認作是中外之間非正式“業務”成交的媒介,而且其效率很高。(**在重慶的聯絡人周恩來曾說,戴笠通過他的秘密組織控制着軍事通訊、財務及外交事務。)……他的秘密警察組織在當時被用來抗衡“CC”派系控制下的黨部警察,具體體現了總司令控制國民黨最基本的政策原則之一,即在各勢力之間通過制約達到平衡。他是後來國民黨**傾向的具體象徵。作為蔣介石獨裁的具體象徵,戴笠也代表了國民黨政府里最強大的組織之一:軍事調查統計局。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