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海日:“雙身”男兒 “悲喜”轉換(2)
朴海日雖然因為電影而名噪一時,但他對話劇和過去的經歷充滿感情和懷念——事實上,正是話劇舞台給他提供了發現和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沒有話劇,難說有沒有現在的他。所以在一次採訪中,當記者希望他“追憶”一下以前演話劇的感受時,他說:“不能叫追憶,因為話劇對我來說是一個終究要回去的故鄉。演話劇的時候,也苦過——當然其他人也都很累。比起那些前輩,我演話劇的時間並不是很長,因此,我在這裏訴苦,真有點不好意思。”同時,他對在劇團里經受的“磨鍊”更是記憶猶新。還是在兒童劇團時,有一次排練《老鼠》一劇。導演問:“誰擔任策劃?”他在根本就不懂得什麼是策劃的情況下,很衝動地舉起手來,表示要承擔這項工作。然而,他一點經驗都沒有,完全不知道從何處下手,以為策劃就是貼貼海報、做做宣傳、拉些觀眾而已。當他自以為是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工作的時候,沒想到卻被一位嚴厲的前輩痛罵了一頓。他覺得非常沮喪,突然感到自己特別渺小、無能,繼而便更加努力地學習和工作。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前輩不斷地諄諄教誨,他才能夠體會到話劇的真諦和樂趣:合作與共處。他說:“我覺得演話劇,人和人之間的融洽關係非常重要。演員之間的關係、觀眾與演員的關係、製作者與演員的關係……只有當好多的人際關係相互融合在一起之後,共同表現出來的東西才是真正的話劇。如果單憑見過一次面,聊過一回天,是絕對不可能在舞台上有良好的配合的。有人說人情味最濃的戲就是話劇,我覺得這句話說得沒有錯,我之所以能夠走到這一步都是話劇幫助了我,話劇是讓我演好電影的最好學習機會。”走紅:成功背後有奧秘出名之後的朴海日“好事自然來”。2003年6月,與金正銀一起簽約Dongsuh食品公司和Maxim咖啡,成為其為期一年的廣告代言人。隨後,又與一家經紀公司簽約,由“在野藝人”躍身為“簽約演員”。該經紀公司宣稱,將會為他的發展做出一系列安排,除繼續幫助他在銀幕上尋找各種適合的角色之外,還將促成他在電視劇中一顯身手。2003年夏,在由韓國電影攝影導演協會主持評選的第26屆黃金攝影獎中,朴海日獲得“新人演員獎”。看來,在不久的將來,在韓國演藝圈,朴海日定會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人物。因此,有記者感嘆地說:“朴海日是一個非常奇妙的演員。雖然他仍然是個新人,但現在我們沒有辦法不記住‘朴海日’這個名字。”那麼,相貌平常、也沒有多才多藝到令人稱奇地步的他,除了運氣的特別寵愛之外,究竟還有什麼“殺手鐧”,使他竟然能在高手如雲、競爭激烈的娛樂界謀得一席之地呢?貌似柔弱。朴海日的整體形象距離“硬漢”或者“男子漢”的孔武有力標準相去甚遠,倒是比較接近“溫室里的花朵”,雖沒有到弱不禁風那一步,但看起來並不強壯,似乎也缺乏生機勃勃的朝氣和衝勁,隱隱約約地,讓人覺得總像是病後初癒,強打精神,不可能幹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然而,這只是他給人的第一印象。如果細加打量,不難感覺到其柔弱“包裝”下的倔強和爆發力,特別是他那雙並不十分大也不十分有神的眼睛,在凝視前方的時候,專註中透着一股堅持的韌性;還有那兩片不具備多少性感要素的嘴唇,緊緊抿起來的時候,似乎在無聲地告訴對方:“我知道你的秘密,我有辦法對付你。我不會就這麼算了,我一定要有個結果。”這種明白地寫在臉上的“柔”性和依靠“閱讀”體會出來的“剛”性的結合,賦予了朴海日看似矛盾的外部形象一種很有張力的和諧,就像一潭深水,平靜的時候微波不興,樣子溫柔可欺,而一旦暴怒,是可以致人於死地的——這就是弱中之強。正是這種“兩面性”,使朴海日一方面顯得不那麼“大白話”,比較耐人尋味;另一方面也使他的“弱”更像是一種有目的的假象,不經意中就給人造成一種不可琢磨的神秘感與曖昧感,好像他的每個表情後面都隱藏着什麼。對此,曾經有敏感的記者這樣問他:“導演看上你,是不是因為你的樣子看起來是個內心世界比較難懂的人?”他的形象給人的感覺的確如此:不夠“陽光”,像一首朦朧詩,一眼之下根本讀不懂。也許這就是他備受好評的能夠自如地用“紮實的演技”靈活地“在主流和非主流電影之間來回切換”的本領吧——像個“雙身人”。對一個藝人來說,這已經是無價之寶了——他擁有了與其他藝人相比明顯的區別標籤——要知道,這可是一個演員打拚天下不可缺少的重型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