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們與世界平等溝通的可能

俺們與世界平等溝通的可能

作者:徐江見到一個“9·11”發生時正在紐約的熟人,除了還原了一番當時全城的恐怖外,還給我講了這麼兩個有意思的事:事情一——美國一家最大的投資調查公司不久前到北京考察投資環境,對中國目前的發展感到震驚。他們在給國內投資者們發佈的調查結果中感嘆,中國現在的投資環境太好了。這以前,他們從未來過中國。事情二——“9·11”事件發生那天,離現場很近的一個中國老太太開的鞋店平跟鞋、拖鞋之類的生意特別火爆,因為逃難的女人中有不少那天是穿高跟鞋的,行走不便。而附近一家韓國人開的鞋店此時則免費向人們開放,任人隨意拿取。這兩家小店的做法,被當地報紙並列在一起予以報道。報道絕對客觀,記者沒有做任何主觀的評價。熟人是研究媒體和美國史的。她對這兩件事有明確的歸納:前一件說明美國人很不了解現在的中國;后一件則說明老外們一些對中國人不好的印象,源自於我們在許多具體而微的事情上的表現。我覺得她說的這兩件事反映的其實是一個問題:一個清醒的中國人該採取哪種態度,與世界進行健康的溝通?我再來講我個人在咱們國內的兩個小發現。發現1:九十年代中期在《讀書》上看過一篇文章,介紹韓國的。文章作者在提到“漢城”這個地方時,說現在韓國人管這兒叫“首烏爾”,你要跟他說“漢城”,有的人會跟你急,因為那是封建年代的歷史名稱,而且要是出自中國人之口,人家還會認為你有沙文主義傾向,不友好,最好以後大家都能把叫法改過來。可是,這麼好幾年過去了,上自媒體下到民間,大夥還都“漢城”“漢城”地叫。事情要真像作者說的那麼嚴重,我想這又是一件影響其它國家對咱國人看法的事吧。發現2:每次看意甲比賽,鏡頭上一出現那個日本小黃毛,解說員就瞎激動,“中田英壽”長啊短的,好象跟說他家大爺似的。報紙也管這個人叫“中田英壽”。可他的球衣後面印的名字卻是“NAKATA”,音譯過來該是“納喀嗒”。那麼,兩種叫法哪種更貼近於“中田”在他母語裏的叫法呢?還有更著名的村上春樹,這位大師名字正式的英文拼法為“HarukiMurakami”,後面姓氏音譯過來大約為“木拉卡米”之類,“村上”又從何而來呢?對着日文把它當成中國字兒念,還自以為有理、了解人家,大概只有咱國人才會犯這麼既文盲又自以為是的錯誤。而且這麼些年絲毫沒有反省。也難怪現在大伙兒還弱智地以為“右翼”只是日本國民中的一小撮了。回頭再說“9·11”。作為一個美國在全球推行強權政治時代的普通中國人,放在平時,我當然會對有人不吃老美的那一套感到興奮、刺激。但這有一個大前提,即你不能因為一個東西邪惡,就憤而支持另一個與其做對的更邪惡的東西。極端恐怖主義比起美國政府,就是這麼一個玩意兒。可是事件過去這麼些天了,我在一些網上看到某些網蟲們的言論中仍然不時洋溢着一種愚昧的令人作嘔的歡樂,我詫異了。更有甚者,北京一個靠鼓吹嗜血“革命”作秀在演藝圈混飯叫張廣天的戲子,還去歌頌什麼反對“資產階級”的狗屁“聖戰”……該反應過來了吧:人家美國那是遭了難啊!而且說不定世貿大廈遭難者中就有我們的親戚朋友,難道你願意你周圍的人都因為這類你覺得Hi的“革命”而遭受不幸嗎?這些E時代時尚的蒼蠅們,他們或許忘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古訓,但他們怎麼可能這麼快就忘記當初,自己在影院裏被“鐵達泥”感動的那一瞬呢?當每個人變得稍稍理智和健康些,這個民族才贏得了一種與世界進行平等溝通的可能。這之後,才配談尊嚴。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打口時尚”叢書:批判現實 解讀時尚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打口時尚”叢書:批判現實 解讀時尚
上一章下一章

俺們與世界平等溝通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