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民居奇聞“地坑院”(1)

走訪民居奇聞“地坑院”(1)

2000年4月,“中國行”到了河南省三門峽市,我的老師劉恪山專門從北京打電話給三門峽市群眾藝術館館長員更厚先生,請他給予考察方面的幫助。在我后三年的行走過程中,我的恩師劉恪山先生與我心心相系,大事小情上為我提供了很多的幫助,使我有了更多的方便和安全,這些我永誌不忘。第二天,員館長丟下手中的一切事情,親自陪我前往張庄村,去拍攝那裏的獨特民居——“地坑院”(也被當地人稱為“天井院”、“地陰坑”、“地窯”)。張庄村坐落在距三門峽市西南二十一公里處(陝西境內),是當地有名的張庄塬。“塬”是黃土高原典型的地貌特徵,是因長年流水沖刷而形成的高地,大的有幾十平方公里,小的有幾平方公里不等,四邊陡,頂上平,素有“川下,塬上”之說。隨着水土流失的不斷加劇,每年塬的面積都在以驚人的速度縮小。張庄塬上的人口約三萬之眾,分佈在四個大的自然村。張庄塬有記載,“地坑院”歷史並不長,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日本侵略軍在張庄塬上對平民百姓實行罪惡的“三光”政策,將塬上的民居全部燒光了。日本投降后,當地百姓窮困不堪,根本沒有能力再興土木,蓋房舍。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深厚的黃土地為戰後無處棲身的民眾提供了創造新的家園的靈感,他們用智慧和勤勞的雙手,創建了既經濟又實用的獨具特色的民居建築——地坑院。這種地坑院,實際上是古老“天井式”窯洞的變種。在陝、甘、晉、豫地區還流行另外兩種窯洞模式,“平頂式”和“靠崖式”,也叫“黃土窯洞”,堪稱“東方一絕”。平頂式窯洞是用磚石或土坯在平地上砌築而成;靠崖式窯洞是先將土坡修鏟成與水平線成直角的平面,再在這個平面上開鑿頂部半圓或尖圓兩種拱形洞穴,有數窯平列,也可上下疊層,就像樓房,有人稱它“天窯”。張庄村的地坑院則是在平整的土地上深挖約四五米的正方形或長方形深坑,坑院十到十二米見方。地坑上邊沿,用青磚築約二十厘米高的矮牆加以防護和警示(儘管如此,每年在張庄塬仍有數人掉落地坑院內)。院四壁可挖鑿六至十眼窯洞,每眼窯洞高三米多,進深七到九米,窯口中央留有向里開的門,兩邊和半圓形上方留有木製格子窗。一到年節,巧手女人們就會剪出各色花樣的剪紙貼在窯窗上,把日子裝點得紅紅火火。格子窗供採光和透氣,在門的一側還留有鍋腔和土炕的煙火道。院子中央通常是小菜園,菜園的邊緣有一米五左右寬的環窯洞走廊。小菜園肩負着複合性功能:存儲一定的雨水;吸收充足的陽光和氧;改善窯洞內的通風等。而在園子一邊要挖一眼深約四米、寬半米的旱井,用以蓄積雨季中過量的雨水,既解決了日常用水的積蓄,也解決了雨水倒灌窯內的問題。每座地坑院中,都會栽上桐樹、梨樹各一棵,樹梢高高伸出地面,傳遞着主人家人丁興旺的信息。這種象徵生命存在的植物,為地坑院帶來許多生氣和靈性,它的人文作用,遠遠大於它的實用功能,它提示地面上行走的人“別掉下來”,在炎炎的盛夏給地坑院帶來一片綠陰,滋潤了生活在黃土地的人們的日子,那種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同樣被這黃土地上的農民應用得淋漓盡致。進入地坑院的通道設計得更加巧妙,一條鋪着青磚的斜坡甬道拐個弧形直角彎就可進入院內。當我拾級而下時,還真有種別有洞天的感覺呢。初入張庄塬,我有時會驚異地發現,好端端的平地上忽地冒出一位梳着兩根長辮子,身穿紅花小棉襖的俏麗農家女娃,手捧一個藍花大碗,忽地一下又消失在另一處地平線下。真是給人一種“神出鬼沒”的幻覺。難怪在當地至今還流傳着這樣的民謠:“上塬不見人,見樹不見村,入村不見房,炊煙平地起,忽聞雞犬聲。”張庄塬地坑院中還有組合連環院,叫做二進院、三進院。在地坑院的建造中,同樣包含着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不識多少字的農民,卻擁有廣博的實際生活的學問,他們將八卦的原理有機地融入了地坑院的形制中,根據陰陽魚的八個方位,來確定所有新建地坑的四個正面朝向,按照當地人信奉的“風水流脈”的統一心理指向,充滿自信地定製新地坑院的主朝向,這樣,以東西南北為朝向的院子,就有了各自的位置和名稱:“東震院”、“西兌院”、“南離院”和“北坎院”。由於四種各有其主的朝向院子,窯的主次等級中最好的朝向當屬“東震院”。一位住了一輩子地坑院的大爺說,按照風水定下的朝向住起來才順心舒暢。我在員館長的帶領下,七上八下地跑了十多家地坑院。不同年齡的人,對地坑院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不管怎麼說,冬暖夏涼,費用不高(現在建一座地坑院的造價為九千元左右),使人長壽康樂,是地坑窯公認的優點,年長的人常在嘴邊這樣的念叨着。但年輕的人則說:採光不好,通風不暢,沉悶憋氣,還浪費土地等。反正有一個事實人們卻無法迴避,那就是,現在張庄塬的百姓大多已不喜歡住地坑院了。如今,地面上的磚瓦房在張庄塬越蓋越多,一方面反映人們確實富裕起來,更主要的是觀念發生了根本的轉變。年輕人不再信奉或半信半疑老一輩“風水流脈”的文化傳統。他們要改革,要創建屬於自己的新生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穿越56個民族的危險歷程:《孤獨行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穿越56個民族的危險歷程:《孤獨行走》
上一章下一章

走訪民居奇聞“地坑院”(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