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傳(二)

孫權傳(二)

孫權接手江東政權后,針對江東的陰謀就來了,孫權怎麼應對呢?

孫權讓周瑜去平叛山越,讓程普去攻打叛軍,讓朱治去安撫孫賁,張昭處理內政,自己幹什麼呢?對付孫輔。

花了三年時間,搞定江東內部問題,公元203年開始征伐黃祖。

而這個時候的曹操,已經收拾了袁紹,正在收拾袁紹的幾個兒子。

江東集團一共攻打了黃祖6次左右,第一次是公元199年,孫策領兵攻打黃祖,戰況如何沒有記載,打勝了並得到黃祖上千艘戰船,不過沒有擒獲黃祖,讓黃祖跑了。

在我認為是故意放跑的,一場戰爭,沒有達到戰略目標就不能算勝利,這個為父報仇的借口非常好。

曹操用漢獻帝的名義發詔孫權,你在幹什麼?

孫權回,我在為父報仇。

這仇一報就是八年時間,孫權真的打不贏黃祖嗎?

政治需要,不能打贏,打贏了,沒有政治立場了,正因為曹操為父報仇做為借口攻打徐州,曹操是沒有理由指責孫權為父報仇攻打荊州的,如果曹操指責孫權,就是自己打臉。

我們先看看江夏的地理位置和人口。

江夏郡吏屬荊州,下轄十四個縣,人口大概有二三十萬,兵馬三萬多,黃祖是名將黃香之後,地方豪強。

江夏有三個軍事戰略要地,夏口,樊口,漢陽,當時黃祖任太守的時候,治所是夏口,後來三國時期就移到了西陵。

孫權攻打的黃祖時候,南郡兵馬,長沙兵馬,南陽兵馬也可能隨時支援,劉表將領還很多的,有劉磐,文聘,霍峻,黃忠,這三個將領都是能征善戰,黃忠和黃祖有沒有親屬關係,這個歷史上沒有提到,孫權攻打黃祖八年都沒有結果,可想而知荊州力量並不比江東差,甚至還要強上一籌。

劉表在荊州經營了十餘載,並沒有完全收復荊州士大夫的人心。

劉表請司馬徽,龐德公入仕,兩個名士都拒絕了邀請,劉表又想拉攏那些後起之秀,劉巴,李嚴也沒有什麼效果,荊襄世家門閥並不好劉表這個人。

劉表實際控制的不過是南陽,南郡二個郡,至於荊南四郡,無非按體制給劉表上交軍資,糧草,南陽一郡就有36個縣,相當於三個郡,南郡又是西接巴蜀,東聯吳地的重要經濟樞紐,非常的富饒,同時又是一個重要的軍事戰略重地,荊南四郡的每年徵收的糧草,軍資全部都會存放在南郡江陵這座城池。

孫權為什麼又要攻打黃祖?而且打不過還每一二年就要攻打一次?

第一點:孫權不過五郡之地,想生存就得往外發展,對外發動戰爭,轉移內部矛盾。

第二點:兌現孫氏集團的期許,周瑜的江夏太守,程普的零陵太守,呂范的桂陽太守,都是要兌現的,首先攻打江夏叫出師有名,為父報仇。

第三點:孫權對外發動戰爭,有三個目標,第一個曹操的徐州,豫州,第二個士變的交州,第三個劉表的荊州,這三個目標中只有攻打江夏黃祖才出師有名,攻打曹操,在江東是得不到政治上的支持,如果孫權要強打曹操,說不定內部就分裂了,不少地方都會發生叛亂,甚至有人會擁孫賁上台,廢掉孫權。

第四點:孫權基本上每年都要發兵攻打黃祖,互有勝負,但是都沒有實際上進展,並不是說周瑜,程普的戰爭能力不行,而是資源有限,黃祖有劉表做為靠山,有荊州集團在後面支持,孫權才沒有任何進展,但孫權不能不打,不打家裏就亂了,江夏是必須要拿下的。

孫權非常焦慮,孫權的焦慮是江東孫氏集團的生死亡存,攻打一個江夏黃祖用了八年,都未有寸攻。

後來是怎麼樣打贏黃祖,可能是荊州集團犧牲黃祖,荊州集團與江東集團聯盟共抗曹操,荊州集團做出的讓步。

公元207年,曹操征烏桓大勝而歸,這個時候,劉表,黃承彥,龐德公就決定犧牲黃祖與江東集團達成戰略同盟。

首先是龐統投奔江東任周瑜謀士,升任功曹。

歷史上說龐統去見孫權,孫權見他其貌不揚,怠慢他,龐統則轉投劉備。

實際上是龐統沒有見孫權,只是周瑜要用這個人,有跟孫權講,並且交待這個人是奇士,精通兵法,但是這個人脾氣比較怪,不希望聲張,所以龐統以周瑜功曹的身份在周瑜身邊出謀劃策,直到赤壁之戰結束后,才離開。

以孫權的當時的條件,別說龐統,就算是一個阿貓,阿狗去投他,他都要掃塌相迎,哪裏還有嫌棄的份,江東的武將多,謀士少,特別是奇士,佐世之才那更是少之又少,孫權怎麼可能會以貌取人。

公元207年,荊州集團與江東集團達成共識,龐統入江東,幫助孫權攻打黃祖,奪取江夏幾個戰略軍事要地,同時為劉備與孫權聯盟創造機會。

劉表放棄了黃祖得到了什麼?

江夏郡太守的職位和荊襄集團的承諾,保護劉表的兩個兒子,劉琦和劉琮。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藍子裏,這是自古以來的道理,劉表不能戰,不能降,唯有一死,他死後,一個兒子投曹操,一個兒子跟劉備,或者是聯盟江東共抗曹操,取得一席之地。

公元207年,孫權攻打黃祖大勝而歸,但是打了一半,劉表的支援到了,黃祖跑了,孫權把江夏一半的百姓遷到江東。大概有十幾萬人左右,孫權缺的農民種地。

公元208年,曹操廢三公,稱丞相,南征劉表,孫權再起大軍征討黃祖,這次是殺了黃祖,佔了半個江夏郡,劉表將劉琦任命為江夏太守。

劉表七月病亡,曹操八月南征,九月劉琮投降,曹操得南陽郡,曹操又派出五千輕騎奪取了江陵城,再派兵馬掃蕩南郡,佔領南郡。

十月諸葛亮出使東吳,與孫權達成共識,孫劉聯盟形成。

孫權這個時候的壓力非常大,曹操策反孫賁,離間周瑜,張昭等等,都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孫賁被朱治勸服,周瑜在鄱陽湖坐鎮,加緊訓練水軍,以示與孫氏集團共進退的決心,張昭每次接曹操的信都會呈給孫權看。

江東為什麼有這種信心和決心抗曹?

第一點:曹操必敗之局,曹操稱丞相才幾個月,外部敵人如果都被消滅了,曹操接着做什麼?沒有敵人了,曹操要麼放棄兵權,要麼做權臣,做權臣的結果,只有一種,被朝臣謀殺,前有董卓,郭李之鑒,曹操是有大智慧的人,養寇自重,這點他比誰都清楚,就連郭嘉都想殺他,何況其他人,荀彧,荀攸會不會像王允一樣,搞個美人計,把曹操給做了,曹操是非常好色的,曹操可能想過這點。

董承案后,漢獻帝對曹操是深恨欲絕的,而那些忠於漢室的士大夫,都有可能為了做大漢的管仲,幹掉曹操,當朝廷沒有外敵的時候,大家都閑的發慌,就會拿漢獻帝為借口,搞政治陰謀,曹操防不甚防。

第二點:曹操接受劉琮投降,是很不爽的,但表面上要接受投降呀,這個廢物又要給一個州牧他干,佔用資源,說不定以後還有人拿他做文章,劉琮是被曹操殺的,還是其他人陰謀殺害,嫁禍曹操,不好說。

曹操為什麼不接受別人投降呢?

曹魏集團要陪養將領的忠誠度,首先要畫個餅,再切開分,一一兌現,這個武藝高強的將領,打多少勝仗,拿多少人頭,打敗多少敵將,靠這個立功行賞,甚至是封侯。

劉琮投降了,這個餅沒有人,這個餅寒門將領,寒士都沒有分到,反而給了荊州系投降過來的將領。

假如劉琮不投降,曹操打個三年,至少有百員將領,可以升職,這百員將領中就有很多人忠誠曹操,是曹操給了他們一切,也只會對曹操忠誠。

但是劉琮投降了,曹操也只能接受這種投降,兵不血刃不好嗎?

兵不血刃的功勞都給了謀士,是誰招降的,是誰的計策,打仗的功勞,才是武將的。

曹操要平衡這種利益矛盾,那麼荊州受降了,功勞大部勞分給了荊州系,小部分的給了自己的謀士團,不再接受投降,要攻打江東,武將要拿功勞。

但曹操一想,把江東打完了,自己還能幹什麼,萬一益州劉璋也投降了呢?自己不是很難再立功勞了?封王立國這輩子不就沒希望了?

曹操或許會故意輸這一仗,只有輸了這一仗,曹操才能養寇自重,如果是我,我就輸掉這一仗,打贏了沒有什麼好處。

曹操稱丞相后,需要再等個五到十年左右,再封公稱王立國,並且需要自己再立不世之功。

曹操這個時候反而不希望統一天下了,漢獻帝血衣詔后,曹操就看透了一切,你再忠臣,你就算馬上去為漢室而死,換來的是什麼?

恥辱的死去,子孫無一人倖免,這就是人性,這就是皇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群英風雲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群英風雲錄
上一章下一章

孫權傳(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