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傳(十二)

劉備傳(十二)

曹操得南陽郡,南郡后,投曹操的士大夫是最多的,經常跟諸葛亮一起喝酒的石廣元,孟公威,崔州平,劉巴投了曹操。

投劉璋的大概是歷史上比較有名的李嚴,也就是後來劉備在白帝託孤的李嚴,諸葛亮因為軍糧案斬殺的蜀漢大員。

劉璋請劉備入川,是覺得劉備值得信任,值得託付,並且有能力幫助他,這種信任達到什麼程度,自已心腹死誎都聽不進去。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名詞,傳銷。

給劉璋洗腦,才能達到這種效果,劉璋腦子也並不是那麼好使,跟咋們現在很多普通老百姓差不多。

給年輕人洗的話,錢,女人,給老年人洗的話,就是免費產品,關懷問候。

劉璋的利益訴求是什麼?

恐懼,荊州牧劉表病死了,是真的病死的?還是他人謀害的?這點劉璋沒必要弄清楚,劉璋只想知道,曹操什麼時候來打他,曹操並不接受劉璋的打了折扣的投降,甚至希望劉璋舉起匡扶漢室的大旗來反抗他。

漢中打了十幾年,一州的財力,物力,打不過佔領了一巴掌大地盤的張魯,自己的屬下沒本事。

這是劉璋此時的想法。

他的想法,肯定有很多人看出來了,劉備肯定看出了,諸葛亮也看出來了。

這個時候劉璋需要的是安慰,是宗親給他勇氣。

劉璋找來那些從荊州逃來的士大夫詢問一番,從荊州逃難的秭歸縣令李嚴得到了劉璋的任用,此前李嚴在荊襄士人圈子裏是誰的關係,跟誰是好朋友,沒有記載,沒有投曹操,也沒有投劉備。

而這個人是否為荊襄集團派到益州去做卧底的呢?我們也沒有直接證據。

劉璋後來聽從張松的建議,叫張松去荊州請劉備領兵平叛,劉璋真的是被張松,法正說服的嗎?

不會這麼簡單,當兩派各持以見的時候,外來勢力的客觀說法,成為決策導向最重要的導向。

劉備是否每個月寫一封書信給劉璋,套套近乎,獻殷勤,也沒有史料證實,又或者李嚴認識諸葛亮,李嚴是縣令,他不可能不認識荊襄士人圈子的那些人,我們假設李嚴和諸葛亮認識,或者是李嚴和徐庶認識好。

劉備,諸葛亮可以寫信給李嚴,在劉璋詢問李嚴一些荊州事情上,偏向劉備,講劉備的好話,讓劉璋心動。

更直接一點,李嚴就是劉備派過去的,目的就是為了說服劉璋引劉備入川,對劉璋進行洗腦,作為第三方意見參考的一環,讓劉璋信任劉備,覺得平定漢中之亂非劉備不可,劉備為第一人選。

張松向劉璋提出一個方案,迎劉備入川幫助劉璋平定漢中之亂,驅走張魯,守住益州門戶,條件是給劉備一塊地盤,給劉備提供大量的軍事物資。

劉璋首先考慮的合作對象是曹操,曹操不願和劉璋合作,怎麼合作?

我繼續當益州牧,承認漢臣,每年上貢,你曹操也不要發兵打我。

折了半的投降不要,即使你不折半投降,曹操也不要,曹操要發動戰爭,要持續三分天下的局面,曹操不希望這麼快就統一華夏,曹操需要養寇自重,曹操要維持這種局面,曹操茫然又矛盾,他甚至不敢呆在京城,怕有人要謀害他,他只有領軍出徵才能感覺安全。

劉璋求次之,劉璋找劉備合作,這是一種必然,因為不合作,等來的只能是滅亡,做劉表第二。

張松,法正一派主張迎劉備入川,黃權,王累一派反對迎劉備入川,各有說詞。

最後劉璋做決定了,但劉璋不能搞獨裁,直接傾向哪一派,他需要第三派的力量加入進來,那就是李嚴的外來派,帶來客觀的說詞,所謂劉璋希望的好消息。

益州的政權構造,最上層劉璋集團,益州世家士閥,益州名門旺族,曹操收拾了劉表,導致益州的政權結構發生了變化,多了一個荊州士大夫集團,劉璋希望思變,這一變就變了天。

李嚴告訴劉璋,劉備仁義,能征善戰,沒有多久就用武力收復了荊南四郡,得了荊南四郡的人心,有很多名門旺族加入劉備的團隊,有名將黃香之後的黃忠,有龐德公的侄子,有黃承彥的女婿,有五常的馬良,有劉表的從事伊籍,大將等等。

劉璋一聽,很高興,又繼續問,劉備這個人怎麼樣?

李嚴答:這個人重情重義,沒聽過有干過違背道義的事情,治理地方與民秋毫無犯,對曹操是恨之入骨,忠於漢室,一心匡扶漢室,重振朝綱。

劉璋聽完,對自己的屬下講,你們看,這是我劉家的人,非常的不錯,我應該請他來幫忙。

劉璋的話講完,肯定還有謀士死誎的,不過劉璋這句是定調了,不再由你爭論是非的時候了。

即然劉璋已經定調,其他人反對也沒有用。

劉璋派張松去跟劉備談判。

一個有求,一個有意,劉備就領着龐統,簡雍,黃忠,魏延,霍峻,劉封,五萬左右兵馬就入川了。

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全留在了荊州。

為什麼是這種佈局呢?

第一點:要收攏荊州系的將士之心,就要給他們立功。

第二點:入川之行,前途未卜,生死莫測,前程未定,後路不得有失,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都是死忠,守荊州最保險,。

第三點:龐統有謀,以奇致勝,黃忠,魏延勇冠三軍,這個搭配沒毛病。

第四點:劉備,關羽,張飛兄弟關係太好,容易壞事,到時是聽龐統的,還是聽劉備,關羽,張飛的?

第五點:劉備入川就是要去幹壞事的,諸葛亮行事太正,不合適陪同入川,龐統心狠手辣,黃忠經驗老道,魏延果敢不怕死,霍峻低調保守,劉封是個保險,劉備死了,劉封這個義子可以接手工作。

綜合以上幾點,這個搭配是不錯的選擇。

劉備入川走了一半,法正,孟達領着五千兵馬前往迎接,一路護送,將劉備護送到涪城,法正孟達回成都復命。

史料記載,龐統,法正,張松三人一直勸劉備襲殺劉璋,而劉備並未答應,劉備說:我並沒有恩情和信用給益州百姓,殺了劉璋,反而背上罵名。

劉備更是指責龐統,漢室同宗,不可同室操戈,兄弟相殘。

龐統,法正,張松三人是否提出這種建議呢?

我的想法是張松有可能是獻過這種計策,龐統和法正不可能提出這種方案。

從張松的角度來看,張松的哥哥張肅是廣漢太守,張任跟張肅有沒有關係,沒有史料證據,不過在古代,同姓同朝為官的話,都會扯出點關係的,攀上祖上幾輩也會結交一番,三國演義里是張任用弓箭射死了龐統,三國志里寫的是劉璋的弟弟,劉珍用弓箭射死了龐統。

那真實的歷史又是怎麼樣呢?有人說三國演義不可信,三國志是真的。

劉珍歷史上沒有什麼記載,劉璋的弟弟那肯定也跟劉璋一樣,可能是一個吃喝玩樂的傢伙,箭術就那麼好?

不可能,那只有一種可能,劉珍是守城的指揮官,龐統指揮攻城戰的時候,劉珍對張任說,你箭法好,幫我射那個騎馬的謀士。

張任搭弓就射,就將龐統射死了。

龐統不會武功,身邊又有親兵保護,不可能那麼容易被敵將射死。

難道是劉備要龐統死?龐統是做了什麼事情,讓劉備忌恨,讓周圍的將士,謀士對他如此憎恨。

龐統之死,可能是因為張松之死,益州士大夫集團猜測或者是有直接的證據證明是龐統策劃張松被劉璋殺害,為劉備有借口攻打劉璋。

這件事情得罪了益州士大夫集團,劉備想得到益州集團,士大夫,武將的信任與合作,只能犧牲龐統了。

龐統一死,益州的很多頂級謀士和武將紛紛投誠劉備,就連劉璋最後也出城投降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群英風雲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群英風雲錄
上一章下一章

劉備傳(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