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想 念 地 壇(1)

12. 想 念 地 壇(1)

想念地壇,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靜。坐在那園子裏,坐在不管它的哪一個角落,任何地方,喧囂都在遠處。近旁只有荒藤老樹,只有棲居了鳥兒的廢殿頹檐、長滿了野草的殘牆斷壁,暮鴉吵鬧着歸來,雨燕盤桓吟唱,風過檐鈴,雨落空林,蜂飛蝶舞草動蟲鳴......四季的歌詠此起彼伏從不間斷。地壇的安靜並非無聲。有一天大霧迷漫,世界縮小到只剩了園中的一棵老樹。有一天春光浩蕩,草地上的野花鋪鋪展展開得讓人心驚。有一天漫天飛雪,園中堆銀砌玉,有如一座晶瑩的迷宮。有一天大雨滂沱,忽而雲開,太陽轟轟烈烈,滿天滿地都是它的威光。數不盡的那些日子裏,那些年月,地壇應該記得,有一個人,搖了輪椅,一次次走來,逃也似地投靠這一處靜地。一進園門,心便安穩。有一條界線似的,邁過它,只要一邁過它便有清純之氣撲來,悠遠、渾厚。於是時間也似放慢了速度,就好比電影中的慢鏡,人便不那麼慌張了,可以放下心來把你的每一個動作都看看清楚,每一絲風飛葉動,每一縷憤懣和妄想,盼念與惶茫,總之把你所有的心緒都看看明白。因而地壇的安靜,也不是與世隔離。那安靜,如今想來,是由於四周和心中的荒曠。一個無措的靈魂,不期而至竟彷彿走回到生命的起點。記得我在那園中成年累月地走,在那兒呆坐,張望,暗自地祈求或怨嘆,在那兒睡了又醒,醒了看幾頁書......然後在那兒想:“好吧好吧,我看你還能怎樣!”這念頭不覺出聲,如空谷回音。誰?誰還能怎樣?我,我自己。我常看那個輪椅上的人,和輪椅下他的影子,心說我怎麼會是他呢?怎麼會和他一塊坐在了這兒?我仔細看他,看他究竟有什麼倒霉的特點,或還將有什麼不幸的徵兆,想看看他終於怎樣去死,赴死之途莫非還有絕路?那日何日?我記得忽然我有了一种放棄的心情,彷彿我已經消失,已經不在,惟一縷輕魂在園中遊盪,剎那間清風朗月,如沐慈悲。於是乎我聽見了那恆久而遼闊的安靜。恆久,遼闊,但非死寂,那中間確有如林語堂所說的,一種“溫柔的聲音,同時也是強迫的聲音”。我記得於是我鋪開一張紙,覺得確乎有些什麼東西最好是寫下來。那日何日?但我一直記得那份忽臨的輕鬆和快慰,也不考慮詞句,也不過問技巧,也不以為能拿它去派什麼用場,只是寫,只是看有些路單靠腿(輪椅)去走明顯是不夠。寫,真是個辦法,是條條絕路之後的一條路。只是多年以後我才在書上讀到了一種說法:寫作的零度。《寫作的零度》,其漢譯本實在是有些坷坷絆絆,一些段落只好猜讀,或難免還有誤解。我不是學者,讀不了羅蘭·巴特的法文原著應當不算是玩忽職守。是這題目先就吸引了我,這五個字,已經契合了我的心意。在我想,寫作的零度即生命的起點,寫作由之出發的地方即生命之固有的疑難,寫作之終於的尋求,即靈魂最初的眺望。譬如那一條蛇的誘惑,以及生命自古而今對意義不息的詢問。譬如那兩片無花果葉的遮蔽,以及人類以愛情的名義、自古而今的相互尋找。譬如上帝對亞當和夏娃的懲罰,以及萬千心魂自古而今所祈盼着的團圓。“寫作的零度”,當然不是說清高到不必理睬紛繁的實際生活,潔癖到把變遷的歷史虛無得乾淨,只在形而上尋求生命的解答。不是的。但生活的謎面變化多端,謎底卻似亘古不變,繽紛錯亂的現實之網終難免編織進四顧迷茫,從而編織到形而上的詢問。人太容易在實際中走失,駐足於路上的奇觀美景而忘了原本是要去哪兒,倘此時靈機一閃,笑遇荒誕,恍然間記起了比如說羅伯-格里葉的“去年在馬里昂巴”,比如說貝克特的“等待戈多”,那便是回歸了“零度”,重新過問生命的意義。零度,這個詞真用得好,我願意它不期然地還有着如下兩種意思:一是說生命本無意義,零嘛,本來什麼都沒有;二是說,可憑白無故地生命他來了,是何用意?虛位以待,來向你要求意義。一個生命的誕生,便是一次對意義的要求。荒誕感,正就是這樣地要求。所以要看重荒誕,要善待它。不信等着瞧,無論何時何地,必都是荒誕領你回到最初的眺望,逼迫你去看那生命固有的疑難。否則,寫作,你尋的是什麼根?倘只是炫耀祖宗的光榮,棄心魂一向的困惑於不問,豈不還是阿Q的傳統?倘寫作變成瀟洒,變成了身份或地位的投資,它就不要嘲笑喧囂,它已經加入喧囂。尤其,寫作要是愛上了比賽、擂台和排名榜,它就更何必譴責什麼“霸權”?它自己已經是了。我大致看懂了排名的用意:時不時地拋出一份名單,把大家排比得就像是梁山泊的一百零八,被排者爭風吃醋,排者乘機拿走的是權力。可以玩味的是,這排名之妙,商界倒比文壇還要醒悟得晚些。這又讓我想起我曾經寫過的那個可怕的孩子。那個矮小瘦弱的孩子,他憑什麼讓人害怕?他有一種天賦的詭詐--只要把周圍的孩子經常地排一排座次,他憑空地就有了權力。“我第一跟誰好,第二跟誰好......第十跟誰好”和“我不跟誰好”,於是,歡欣者歡欣地追隨他,苦悶者苦悶着還是去追隨他。我記得,那是我很長一段童年時光中恐懼的來源,是我的一次寫作的零度。生命的恐懼或疑難,在原本乾乾淨淨的眺望中忽而向我要求着計謀;我記得我的第一個計謀,是阿諛。但恐懼並未因此消散,疑難卻因此更加疑難。我還記得我抱着那隻用於阿諛的破足球,抱着我破碎的計謀,在夕陽和晚風中回家的情景......那又是一次寫作的零度。零度,並不只有一次。每當你立於生命固有的疑難,立於靈魂一向的祈盼,你就回到了零度。一次次回到那兒正如一次次走進地壇,一次次投靠安靜,走回到生命的起點,重新看看,你到底是要去哪兒?是否已經偏離亞當和夏娃相互尋找的方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人生中國叢書”之一――史鐵生:記憶與印象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人生中國叢書”之一――史鐵生:記憶與印象
上一章下一章

12. 想 念 地 壇(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