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平涼侯極有耐心,天天往上遞奏摺,不但是他,與他交好的臣子或者看不慣文定伯得勢的人都紛紛進言。甚至王知府也上了摺子,說沒有能力管束兒子,既然管不了兒子,自然也當不好地方官,自請降職。
嘉德帝不勝其煩,沖吳峰拍桌子,「你能不能管好你妹妹?」
吳峰慌忙跪下,「舍妹天天足不出戶,除了讀經就是刺繡,不知還要怎生管教?」
嘉德帝梗一下,揚手把茶盅里的水潑了過去。
杜仲敢躲,吳峰卻不敢,硬生生地受了,茶水順着發梢往下淌,襟前還掛着幾根茶葉,極為狼狽。
嘉德帝心知自己遷怒於吳峰,看着他這副樣子,火氣也消了大半,冷聲道:「下去收拾利索了再進來,沒得給朕丟人現眼。」
吳峰謝恩,逕自下去換衣。
靜了心,嘉德帝又拿起手旁的奏摺看,忽地又笑了,罵一聲,「屁!八竿子打不着,算哪門子皇親國戚」
本來這只是臣子間的家事,與前朝牽扯不上。
皇後有錯,太后連發四道懿旨,進宮的進宮,晉位的晉位,已是落了皇后顏面給她懲戒。沒想到臣子們仍是不肯罷休,大有鬧個天翻地覆的架勢。
已經鬧到這個地步,火候也差不多了,嘉德帝胸有成竹地批複了奏摺,發了兩道旨意。
一道給文定伯,短短數月鬧出好幾起醜事來,就讓文定伯先卸了朝廷的職務,專心整治家裏的事。什麼時候整治好了,不再有仗勢欺人冒充皇親國戚的行為了,什麼時候再另行起用。
另一道則是給平涼侯的,平涼侯嫉惡如仇,消息靈通,到都察院任僉都御史。都察院在京都的主要職責是糾劾百官、辨明冤枉和考核百官,雖然已經有了四個僉都御史,可再多一個也不算多。
至於王知府,嘉德帝在奏摺里批複了,鑒於他前兩年考績均為優等,暫且等這一任期結束后再做決定。
換言之,一個字「拖」,拖到最後就是不了了之。
此消彼長,平涼侯勝,文定伯敗。
文定伯氣得指着陳夫人的鼻子罵:「看你教養的好女兒,自己犯蠢帶累全家……上次得罪信義伯我就不說了,這次又得罪忠勤伯。我被免職也就罷了,這名聲呢?你讓滿朝文武怎麼看我……明兒一早你就遞牌子進宮讓她消停點兒,她要是不聽,不是還有蓉兒?陳家的將來不能押在一個人身上。」
陳夫人慾哭無淚,上次奉召進宮,皇後娘娘沒給她好臉子看,話里話外都在抱怨家裏扯她後腿。皇后是皇室,代表着君,她沒敢反駁。眼下夫君又指責她,夫乃女子的天,她也沒法回嘴。
又想起離世尚不滿百天的小女兒陳芙,只覺得百感交集萬念俱灰,恨不能也學了陳芙,一死了之圖個清凈。
可看着眼前偌大的宅邸,陳夫人捨不得死,只是藉機病倒了。
陳夫人過得不順心,皇後娘娘更是氣苦。
從太后發懿旨到接新人進宮,前後近四十天,嘉德帝一次都沒去過坤寧宮,就連差遣個小太監過去看看都沒有。
這還是成親三年多前所未有的事情。
相較而言,馮美人也就是現在的容嬪卻是夜夜承恩。
皇后並不笨,先前之所以張狂大多是依仗嘉德帝對她的尊重和家族的支持。現在嘉德帝移情於容嬪,而陳家又將送進陳蓉來,勢必要分她的勢。
眼下,對她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重獲嘉德帝的心。可乾清宮她進不去,高太監賠着笑攔住了她,「皇上正召人議事,不準任何人入內。」
皇後知道嘉德帝的性情不敢擅闖,只得悻悻回去。
幾次三番受到冷遇,皇后也便明白了,嘉德帝是真厭了自己,於是又將主意打在太後頭上,親自下廚做了兩樣點心捧着來到慈寧宮。
皇后掌鳳印,乃後宮之主,太后雖不喜她,可也不會不給她面子。
細細地嘗了她帶的點心,誇豌豆糕甜而不膩,誇杏仁酥清香可口,太后微微笑着,明知道皇后的來意就是不入正題。
皇后沒辦法,剛開口就紅了眼圈,委屈地說:「母后,皇上如今厭了臣妾,連面都不想見……」
太后笑着寬慰她,「哪裏是厭了你,皇帝是怕你太忙。後宮雖然清凈,可前朝的事兒着實不少,文武百官家裏定了親或者沒定親的公子小姐好幾十位,少不得你一一過問。」
皇后一聽白了臉,驀地又變得通紅,跪在地上半晌說不出話,良久才囁嚅地道:「母后,兒媳知錯。」
太后俯視着她頭上金光閃閃的九尾鳳釵,大紅色綉着金線鳳紋的霞帔,眉頭皺了皺,聲音卻依然溫和,「皇帝已經二十有三,還不曾有一兒半女,哀家心裏着急。先前你忙了那麼久,沒好生歇歇,現在皇帝身邊多了伺候的人,你暫且休養一陣子。」揚聲喚了顧琛來,「小德子,先前哀家吩咐人燉的雞湯呢?端了來,給皇後補補身子。」
顧琛躬身應着退下,少頃,有宮女端着托盤隨之進來。
太后親自接過青花瓷的湯碗,「專門給你燉的,放了不少藥材,最是大補。」竟是親手舀了喂到皇后嘴邊……
宮裏多了兩位新人的喜事也傳到了易楚耳朵里。
趙十七進宮是早有預兆的,易楚並不驚訝,意外的是陳蓉竟然也被接了進去。
想必嘉德帝對陳家還是恩寵有加,對皇后也是特別關照,專門找個妹妹進去陪她。
不過這些事兒她完全沒有放在心裏,眼下她面前擺了兩盤清蒸肥鵝,正準備品鑒。
說起來,這還是臘八粥引出的由頭來。
臘八那天,王婆子在大廚房熬了兩大鍋臘八粥,府里下人人人都分了一碗。
丁嬤嬤則在小廚房也熬了一鍋臘八粥,頭一碗盛給了易楚。
易楚嘗了連聲誇好吃,讓冬雪等人也隨着吃。
冬雪細細地品了兩口,奇怪地道:「說起來王婆子那邊的臘八粥也是好的,用得材料也差不多,可相比起來,怎麼這鍋里的格外軟糯,丁嬤嬤可有什麼秘訣?」
丁嬤嬤笑容裏帶着幾分自得,「秘訣就是個火候,同樣是泡,紅棗跟桂圓以及花生浸泡的時候都不一樣,往鍋里放的時候也講究個先後順序,另外出鍋往外盛也不能太早或太晚,早了糯米不軟和,晚了的話花生太爛,沒嚼勁兒……」
冬雪「哧哧」地笑,「嬤嬤哪是熬粥,簡直比繡花都精細。」
幾人嘻嘻哈哈笑。
說話間,宮裏賞賜的臘八粥也下來了,威遠侯府以及三舅家也各自遣人送來了臘八粥。
冬雪上來了孩子氣,把幾樣粥用相同的瓷碗盛了,讓大家品鑒,要評出個一二三來,看看到底誰家的粥最好吃。
結果還是丁嬤嬤熬得粥最好,而宮裏賞賜的雖然加了珍珠米、玉蘭片,口味卻實在算不得上乘。
這一下倒引起冬雪做飯的興趣。
丁嬤嬤倒不藏着掖着,做飯時准許冬雪在旁邊觀摩。冬雪人機靈腦子也好使,把丁嬤嬤炒菜的用料、火候、和下鍋順序記了十足十,便用同樣的料也試着做一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