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把麥子種在詩歌的土地上(1)

二 把麥子種在詩歌的土地上(1)

1984年10月,他的一篇具有高超技術含量,被譽為典型學院派的詩作誕生了,這首詩便是被駱一禾稱為不朽之作的《亞洲銅》,喜歡查海生詩歌的人都能熟練地背出:亞洲銅,亞洲銅祖父死在這裏,父親死在這裏,我也將死在這裏你是唯一的一塊埋人的地方亞洲銅,亞洲銅愛懷疑和愛飛翔的是鳥,淹沒一切的是海水你的主人卻是青草,住在自己細小的腰上,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亞洲銅,亞洲銅看見了嗎?那兩隻白鴿子,它們是屈原遺落在沙灘上的白鞋子讓我們———我們和河流一起,穿上它吧亞洲銅,亞洲銅擊鼓之後,我們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臟叫作月亮這月亮主要由你構成全詩共分四小節,巧妙熟練的象徵性手法表達了作者對土地的眷戀與幻想。就在這首詩創作不久后,查海生的家鄉附近的月山鎮被開掘成為銅礦山,如今,這裏的採礦權被銅陵有色金屬公司掌管。村裡人的戶口被單獨劃歸到了銅陵市區。當地的農民變為工人。這首《亞洲銅》發表在1985年第一期的四川民刊《現代詩內部交流資料》上,署名為“海子”,這是他發表詩作第一次用“海子”這個筆名,而在校刊做編輯時,他已用“海子”名發表過一些新聞報道。這首詩實際上是他後來創作長詩《土地》的引子。我們在發表這首詩的刊物上看到海子用紅筆在上面做的一些箋釋。“亞洲銅”即代表“土地”,因為亞洲的黃土地與銅有同樣的色彩、質感,它被賦予這個名字而變得深邃美麗。“愛懷疑”的“祖父死在這裏(黃土地)”,“愛飛翔”的“父親死在這裏”,“要飛”的“海水”的“我也會死在這裏”。黃土地的“主人”是“青草”,“住在自己(黃土地)細小的腰上”,這是一種意象的描寫。穿上屈原的“白鞋子”,“像河流及中國人的鴿子,像屈原那樣飛遍南北,走遍所有能去的地方”。黃土地在這裏寓意深刻,全詩結構嚴謹,互相穿插,讓人回味無窮,細細品來,別有一番滋味。這首《亞洲銅》是他詩歌寫作成熟的重要標誌。查海生在校刊做編輯時,暫住大鐘寺,離法大老校區不遠。此時,外語系的西川和中文系的駱一禾尚在北大讀書。駱一禾和西川一有機會也去海子的住處玩,經常三個人沒日沒夜地侃。晚餐時,查海生去街上買些現成的食物,或去小飯館炒幾個小菜,再拎上幾小瓶二鍋頭。哥仨個談天論地,不亦樂乎。西川不會喝酒,每次海子和駱一禾都喝得酩酊大醉。1984年,海子寫出來的詩歌讓駱一禾感到吃驚。他認為海子的詩歌已經上升到一定的層次,在同時代青春寫作詩人中,海子的詩歌已經明顯具備所謂的“先鋒性”。依照弗洛伊德**,文學創作有其終極原動力,這種元素便是“利必多”,此種元素起着很大作用。而處於青春期的人,也是“利必多”這種物質分泌旺盛的時期,所以年青人的文學創作動力強盛。詩歌創作與青春也被很大地聯繫起來。海子青春的語言魅力是顯而易見的,他構架的詩歌語言讓人捉摸不定。在駕御語言的技巧上,他顯然有自己的過人之處,經過長期的語言打磨,他破壞固有的語言體系結構已經有了自己的獨特方法,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結構模式,這是後現代主義寫作經常用的方法之一。海子也不例外。但他建立的語言結構體系新穎,讓人耳目一新。對於語言,他好比一個魔術師在給大家表演,眼花繚亂而又美不勝收。現代年青詩人好像喜歡玩這一套方法,從詩人的心理上看,要想突破以往的寫作模式,達到一種新的藝術效果,就要先從解禁語言的套路上做起,這從詩歌發展史來說,也是很自然、正常的事。這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新的事物必將隨着時代的進步與發展取代舊的事物。藝術創作亦是如此。即使這時海子已經創作出了《亞洲銅》這樣高質量的詩作,也沒有引起詩壇的足夠注意,這篇佳作被海子投了幾次到官方刊物,均石沉大海。直到一年後,才發表在一家民刊上,看來,那位民刊的編輯是有眼力的,但同樣有眼力的是他的好朋友駱一禾。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全景記錄詩人短暫一生:海子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全景記錄詩人短暫一生:海子傳
上一章下一章

二 把麥子種在詩歌的土地上(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