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音 繞 梁(十一)
【解說】到了清代末年,隨着山西商人事業的日益衰敗,晉劇逐漸失去了身後以往那強大的財力支持。商業性的演出取代了家庭堂會、商號自娛。一些著名的晉劇演員也慢慢開始自己組織班社進行戲曲演出,人們在稱呼他們時,往往不再用藝名,而是在他們的名字之後加上“老闆”兩個字。在中國戲曲史上,很難再找出一個劇種像晉劇這樣,幾乎是完全在商人的扶植下最終走向成熟的。晉商之所以如此傾心於晉劇,顯然不僅僅是為了滿足自己在藝術上的需求。在商言商,藝術創作並不是他們追尋的目標。他們不惜財力扶持晉劇,是為了在漂泊異鄉的時候能時時聽到熟悉的鄉音,能在家鄉的戲曲中重溫一下濃濃的鄉情。對他們來說,晉劇就像是帶着家鄉氣息的一捧泥土,時時處處陪伴在身邊。【採訪】黃竹三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教授雖說各地都有一些受統治階級影響比較深的,受宮廷藝術影響比較深的,比如京劇,它越來越商化,而民間的戲曲,像山西的梆子,它就越來越顯得平民化,就比之於京劇、崑曲來說,它的平民色彩更加豐厚一些,生活氣息非常濃厚,它的表演表現為採用了多種的民間的小曲,改良了它的聲腔,音樂的旋律的變化適合於當地民眾的審美要求。同時劇目也發生了變化,除了歷史題材的劇目以外,越來越多反映民眾生活的劇目,這樣老百姓看了以後,和他自己的距離更加接近,他們更加樂於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