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內 最 富(四)

海 內 最 富(四)

【解說】鹽造就了中國古代第一批大商人,他們中有許多是佔有資源優勢的山西人。在周朝的史書《國語》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絳邑富商,其財足以金玉其車,文錯其服,能行諸侯之賄”。絳邑就是指的今天山西南部的一些地區。富可敵國的山西商人們,坐着用金玉裝飾的豪華馬車,穿着華麗的服裝,來往於宮廷之中。當時最有名的商人要數一個叫猗頓的人。他原來是齊國的一個小貴族,後來在山西南部靠經營畜牧和販鹽起家。《漢書》中用“贊擬王公,馳名天下”這樣的詞形容他,可見在當時,一旦掌握了重要的鹽業資源,對於商人來說意義是何等重大。那麼晉商是如何從朝廷手中取得這種特權的呢?【採訪】田培棟首都師範大學教授明朝的時候,朱元璋推翻了元政權以後,蒙古人就跑到北邊,都跑掉了,包括他的軍隊什麼的都跑了。跑了後來,有一部分人,像朱元璋手底下的軍事將領徐達主張,往北要追他,要消滅他。朱元璋感覺到,才統一國內還有許多事情沒有做。因此就說,不要追了,以後再說。他們研究的結果就是在北邊設立九個重鎮。【採訪】鈔曉鴻廈門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相當於現在的九大軍區一樣的,駐紮了大量的軍隊。而且根據研究,軍隊的人數非常多,一度達到了120萬人。120萬人相當於說,要有120萬人的生活的消費和軍事的消費。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消費的市場一定要來自於商品的供應。什麼人來供應呢?商人來供應。哪裏的商人來供應呢?山西商人來供應。【採訪】高春平山西社科院研究員洪武三年,山西的一個行省參政,有個叫楊憲的,給朱元璋上了一個奏摺,提出個建議。利用政府控制食鹽,讓商人把糧食運到邊境上。政府給他一部分鹽引,鹽引說得白一點兒,通俗一點兒,就和咱們的專利憑證,就像糧票布票一樣。商人拿上鹽引了,只要給邊關運了多少石糧食,一般情況是200石糧食,政府就給你一張引票。你拿這張引票,就可以去兩淮、河東鹽池換鹽去,換鹽以後你再去賣鹽。這樣中間的差額利潤,商業講究差額利潤,就很大。這個政策有三個好處,一個是利於國家,第二便於商人,惠商,第三是利於減輕老百姓的負擔,這是個一舉三得的事情。所以當這個建議上去了以後,朱元璋很感興趣,下令推行全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晉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晉商
上一章下一章

海 內 最 富(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