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西 口(一)

走 西 口(一)

【解說】《走西口》是一首古老的山西民歌,據說它已經流傳了一兩百年。這首歌不但山西人會唱,山西鄰近的內蒙、陝西,甚至更遠一點的寧夏、青海、甘肅也有許多人會唱。中國有句老話叫“十里不同音”,說的是民歌有很強的地域性。之所以西北許多地方的人會唱《走西口》,原因大概是,當時有許多山西人曾到過這些地方,他們中的一些人一直在唱這首歌,時間長了,當地人也學會了。包頭,現在是內蒙古草原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超過兩百萬。在一百多年前,這裏還只是個叫包克圖的小村子。包頭人說,因為山西人到這裏做生意,才一點一點有了今天包頭城的雛型,現在包頭城裏還流傳着“先有復盛公,後有包頭城”這樣的說法。復盛公就是山西一戶姓喬的商人在一百多年前開的商號的名稱。山西,明、清兩朝的許多地方志中,也提到了當時山西人到西北謀生的經歷。由於有這種經歷的人太多,在一些地方竟成了一種風俗。《太谷縣誌》中記載太谷縣的人“耕種之外,咸善謀生,跋涉數千里率以為常”。《盂縣誌》中說“往往服賈於遠方,雖數千里不辭”。《壽陽縣誌》說鄉民“貿易於燕南塞北者亦居其半”。【採訪】梁小民北京工商大學教授山西人走西口的時間呢?大概是在明代的中期開始,那麼截止時間大概到清朝末年,其中的**應該是在明末清初,這個時候數量是最大。所謂走西口呢?應該前後持續了將近三百年左右,而且應該說走西口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就是由於山西當時人口比較多,所以生活比較困難。於是呢?人口外遷,這是一部分人。另一部分人就是由於在內蒙這一帶,當時的邊防需要,所以晉商就是在明代中期時候,內蒙邊防的需要發展起來的。那麼一部分人走西口,就是為了適應這種要求,到口外去發展商業,發展貿易,以至於到後來的票號。所以走西口這個現象,實際上就是中國移民的一個部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晉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晉商
上一章下一章

走 西 口(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