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故伎重演
自從鄭國修渠之事為天下人恥笑之後,韓王並沒有從中吸取教訓,眼看秦國一天天對韓國的國土進行蠶食,已所剩無幾了,於是又想使用離間計。按他的設想,是派一位大才名士,去離間秦國的君臣關係,左右他們的政策,引導秦國放過韓國,去攻打其他國家。
對於韓王的這個設想,他的手下大臣竟然沒有一人提出異議,反而紛紛叫好。看來不怕神一樣的對手,最怕豬一樣的隊友,這麼臭的一招,韓國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竟然還要故伎重演、再來一次!
誰來擔此重任?剛好這時,秦王派兵攻打韓國,指名要讓韓王交出韓非。
為了一個人秦王嬴政竟然不惜動用軍隊去功打韓王,這個韓非到底是何來頭?原來,韓非跟李斯一樣,曾師從荀子學藝,是當時有名的法家大師,著有《韓非子》一書,在各國中流傳甚廣,名氣非常大,秦王看過他的著作后,對他那套法治理念非常推崇,曾感嘆說:“如果能見到韓非這個人,便死而無憾了。”
秦王指名道姓要韓非,這對韓王來說,又是一個行使反間計的大好機會。於是,他連夜召韓非進宮密謀離間之事。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韓非受命於危難之際,隻身來到秦國,開始他的間人生涯。
韓非到秦國的第一站,毫無疑問,找的是李斯,畢竟李斯曾是他的同窗師弟,一來可以聚聚舊,二來可以拉拉關係,為今後開展離間工作打好基礎。
聽說韓非來到秦國,正在李斯處聚舊,秦王非常高興,立馬派人前往宣召。
韓非這個人什麼都好,但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不善言談,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說一口本土方言,秦王跟他很難交流,只好由李斯作翻譯。
秦王首先對韓非表達了傾慕之意,並向韓非請教治國之策。交流了一會兒,覺得非常費勁,李斯便提出,不如讓韓非回去以書面的形式寫好,再呈上來?秦王覺得這樣也好,省得這麼麻煩。
韓非回去后,很快就寫下了一篇《圓天綱》,心想自己來秦,李斯一定以為自己是來謀官的,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他便在文章最後加了一句:“我乃韓人,不宜在秦國為官,只求在師弟李斯帳下做一名謀士,為秦國效力。”然後交給李斯上呈秦王。
秦王看了這篇文章后,不禁拍案叫絕,但看到最後那句話時,不禁問李斯:“他說只求在你帳下做一謀士,是何用意?”
李斯回答道:“大家都知道,韓非是個孝子,他來秦國只是迫於無奈,遲早是要回韓國的。”
原本,秦王對韓非是非常看好的,希望韓非能入職秦國共謀一統天下的大計,但聽了李斯的話后,不禁有點失望。
後來韓非的表現確實如李斯所說的那樣,他始終都是站在韓國的立場出謀劃策。首先,他在秦王面前猛烈攻擊秦國的外交大臣姚賈,稱他私吞外交經費和當雙重間諜,之所以選定姚賈,是因為他所制定的外交政策對韓國非常不利。其次是對秦國“先取韓國”的戰略方針作出全面否定,提出自己的“東出”方略,企圖引導秦國聯合韓國去攻楚、趙。
聽說韓非可以讓韓國向秦國稱臣,秦王有點動心了,便找李斯商量。李斯一聽,連連搖頭,說道:“韓國向秦國稱臣極可能是假的,一旦秦楚、秦趙發生戰爭,韓國必然會聯合他們一起對抗秦國。”
秦王聽李斯這麼一說,還是心有不甘,問李斯:“如何知道韓國是真稱臣還是假稱臣?”
見秦王還是執迷不悟,李斯便自請擔任赴韓特使,召韓王來秦晉見,以驗真假。結果,李斯到了韓國,韓王見都不見,這說明韓王稱臣是假的,至此,秦王才醒悟,沒有採用韓非的謀略。
聽說韓非在秦王面前說自己的壞話,姚賈非常生氣,想以離間罪奏他一本。此事被李斯知道后,連忙出來勸阻,因為離間罪在秦國是要殺頭的,再怎麼說韓非都是他的同門師兄,他並不想要了他的命,但也不想他繼續在秦國擾亂軍心,兩人合計,便以“過法”罪奏他一本。所謂的“過法”,實則是獻策過失的意思,這個罪名相對較輕,罪不至死。
秦王看了兩人的奏摺后,覺得挫挫韓非的銳氣也好,於是便恩准了,將韓非送進監獄,並讓人告誡他:“如果不真心為秦國服務,那只有死路一條了。”
韓非進入監獄后,便寫了半篇《制方策》,並在後面寫下“無全策,秦無長”六個字,以求保命。當李斯將這半篇《制方策》呈給秦王后,秦王有點奇怪,問道:“既然是寫治國良策,但為什麼只寫半篇便不寫了?”
李斯一時回答不上。
“無全策,秦無長——好你個韓非,竟敢如此狂妄,這明顯是侮辱我秦國君臣無能!”秦王看到最後一行字,不禁勃然大怒,將竹簡扔到地下,立即下旨,賜韓非死刑。李斯怕禍及自己,不敢勸說,便領旨離開。
李斯走後不久,秦王漸漸平靜下來,又拿起扔在地上的《制方策》細細觀看,感覺見解非常獨到,突然明白,這是韓非為了求生,故意沒將後半篇寫好,希望自己能重新啟用他啊。
於是秦王重新下旨,免除韓非的死罪,但為時已晚,韓非已被毒殺,韓國第二次離間計又宣佈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