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是劉備的臣?

諸葛亮為什麼是劉備的臣?

小時候就聽老人講:人生下來是啥命就是啥命。你看諸葛亮能耐大不大?命里該他做臣子,他也就只能做臣子。這當然是唯心主義的命論,不足為信的。可是人一生為什麼就充當了那樣的角色,而不是別的。為什麼就只走到了那一步,而不能再多走一步?還真是應該問個為什麼的。

當年,諸葛亮未出茅廬已定三分天下的藍圖,對現實認識的不可謂不透徹,對未來預見的不可謂不精確。諸葛亮在隆中自比管仲、樂毅,不但不可謂無志向,而且要說有大志向。可是天下群雄已為爭“霸業”打的熱火朝天了。諸葛亮猶在卧龍崗上駐足觀望,別說攻城掠地,連千把人的隊伍也沒能拉起一支。如果不是劉備去請,只怕諸葛亮老死荒野也無人知曉了,由此可見,諸葛亮身上雖具備成就事業的一大要素——智慧,但同時也缺乏成就事業的另一大要素——勇氣。而有勇氣的人才能在現實中拓展事業。

再看諸葛亮的主公劉備,天下大亂時劉備還在賣草鞋,要身價沒身價,要背景沒背景。可一看有機可乘,劉備立刻夥同關、張拉起一哨人馬,投入到群雄爭霸的混戰當中。堪稱勇氣可嘉啊!可是由於對天下形勢缺乏深刻的剖析,不能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加之力量又弱。劉備被群雄打的東奔西跑,最後在中原竟無立足之地。

待到諸葛亮加入到劉備集團后,形成勇氣和智慧的最佳組合,劉備和諸葛亮相互彌補了對方的不足,從而也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自己的長處,兩人同時登上了事業的頂峰,開創了鼎足三分的局面。

等到劉備去世,諸葛亮獨撐蜀漢大權。由於無人能替代劉備,彌補諸葛亮在勇氣方面的不足。拼搏之氣便在蜀漢的行政作風中消失了。

在後來的蜀漢伐魏戰爭中,諸葛亮一直堅持穩紮穩打,力求必勝的原則,就是性格中缺乏勇氣的體現,大將魏延曾向諸葛亮建議兵齣子午谷,諸葛亮認為風險較大未予採納,魏延是蜀漢將領中以勇氣見長的將領,久經沙場,豈能不知那樣用兵的風險。魏延必然是相信自己的勇氣可以戰勝風險。可在諸葛亮的謀划當中卻只有雙方力量的對比和形式的利弊,並沒有將將士的勇氣計算在內。而當時的局面是魏強而蜀弱(這一點諸葛亮也承認),若不出奇兵奮力一搏,蜀國哪有戰勝強魏的希望?但由於諸葛亮的性格局限,他定不出險中求勝的策略,結果是諸葛亮後半生六齣祁山,卻不能取中原寸土,引得後世英雄豪傑唏噓不已。

把握自己的長處,了解自己的短處,與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這才是將自己的事業做大做強的明智之選。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帶刺的玫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帶刺的玫瑰
上一章下一章

諸葛亮為什麼是劉備的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