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蠶豆花

& 蠶豆花

正如我在本書第一部分提到的,《蠶豆花》和《誰曾經是我》,其實是同一首詩。兩者相比,只是個別字句的差異。冰瑩是看到《蠶豆花》以後來到重慶的。此前,她呆在上海從事戲劇演出。史料記載,她參演的最後一部話劇,是劇作家於伶編劇的《長夜行》,反映的是上海公共租界內的三戶人家在日軍進駐租界后的悲慘境遇。這部戲被迫停演以後,她和當時的許多演員一樣,夜夜笙歌,借酒澆愁。在《絕色》一書中,安東尼?斯威特寫道:在上海,冰瑩雖然夜夜笙歌,但內心卻舉目無鄉。先前,她曾數次設想到延安與葛任團聚。但葛任戰死的消息,使她再次迷失了方向。她在日記中寫道:“日子一天天過去,窗欞上結滿了冰霜,我看不到一丁點的希望。”就在這時,宗布又出現了。戰爭期間,他將《申埠報》搬到了香港。這一次,他就是從香港回來的。對於他此行的目的,她一無所知。他鬍子灰白,神情頹唐,明顯地老了。他進來的時候,睫毛上掛着雪花,她還以為他的睫毛也變白了呢。他解釋說自己是偶然路過此地,她當然不願相信他的說辭。他帶來了一份報紙,那是香港出版的《逸經》。當她吩咐傭人為他準備飲食的時候,他拿着報紙看了起來,彷彿那是他剛剛從街上買來的一樣。喝湯的時候,他好像自言自語地說了一句:“有意思。”她問他什麼有意思?他裝做愣了一下,然後又埋頭喝湯。她本來想把報紙丟到一邊的,可是,彷彿是出於命運的安排,她的手指不由自主地伸向了那份報紙。眾所周知,在希臘語中,“命運”一詞的意思並非“沉重,必然,價值”,而是“偶然,幸福,不幸”。當她“偶然”地拿起那份報紙的時候,短暫的幸福和持久的不幸,就再一次棲落到了她的肩頭。她看到了一首詩,以她的女兒蠶豆命名的一首詩,叫《蠶豆花》,詩的作者署名尤郁。現在她知道了,就是為了讓她看到這首詩,宗布才從香港來到上海的。在她的追問之下,宗布才告訴她,許多年前,他曾在《新世紀》雜誌上看到過這首詩,當時題為《誰曾經是我》,作者署名葛任。“葛任的俄文名字叫尤郁斯基,如果不出意外,這應是獻給你和女兒的。”宗布說。他還告訴冰瑩,自己本想在《申埠報》上轉載這首詩,可是想來想去,他還是把它撤了下來。“從詩的內容看,這首詩好像是剛改動過的,莫非是他就義之前寫的?倘若不是,那可能是別人的偽作。當然,還有最後一種可能,那就是葛任還活於人世。”宗布對冰瑩說,“倘若他真的還活着,那你們很快就會相聚的。”冰瑩回憶說,宗布的神色表明,他真的在為她與葛任可能的相聚而感到欣慰。在那一刻,她對宗布的怨恨就像窗欞上的霜花一樣,慢慢融化了……安東尼?斯威特接下來又寫道:冰瑩對我說,從那時起,她就懷疑葛任還活在世上的某一個角落。她決定立即飛赴重慶,見一下趙耀慶。她早就知道,趙耀慶隸屬於軍統,他很可能已經得知葛任的準確消息。宗布想和她一起去,但遭到了她的婉言拒絕。到重慶的第三天,她終於在一個酒吧里(註:這與阿慶的自述略有出入)見到了他。出乎她的意料,趙耀慶以人格擔保,聲稱自己對此毫不知情。他顯然說了謊。因為她後來得知,就在他們談話之後不久,趙耀慶就去了大荒山白陂鎮。她說,在隨後的幾天裏,在歌樂山腰,在嘉陵江邊,在夫子廟前,她反覆念誦着《蠶豆花》,默默流淚……看了阿慶的自述,我們便發現,冰瑩其實誤解了阿慶——他們見面的時候,阿慶確實“毫不知情”。關於修改後的《蠶豆花》一詩,我在後面還要提到,這裏暫且不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茅盾文學獎入圍作品】:李洱《花腔》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茅盾文學獎入圍作品】:李洱《花腔》
上一章下一章

& 蠶豆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