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殺與棒殺?

捧殺與棒殺?

張俊以確實是在很小的時候就學會寫詩,就會寫童謠了。15歲時在東遼縣中學讀書的時候,張俊以的詩文便已經小有名氣了。

這並不是像一些網站在張俊以出事以後所宣傳的那樣,“張俊以根本就不會寫詩,也不會作詞,他的那些歌詞大多都是用錢僱用別人替他寫出來的。”張俊以最初寫作並不是為了發表,而是為了發泄心中的情感。

然而,在遼源,張俊以卻得不到公正的承認。他父親張榮久雖然主持着市文聯惟一的一本文學雜誌《關東文學》的工作,但是在他的主持下,也不好刊發自己兒子張俊以所寫的詩歌。

而《遼源日報》的副刊雖然也開闢着詩歌版,卻並不適合刊發一個十幾歲孩子的兒歌。

真是才子當街無人識,本地人越是不肯承認本地人。於是,張俊以大膽地將詩作寄去了上海。

誰也沒有想到小小張俊以竟然在上海一炮打響了,他寫的兒歌《浪花》在《少年文藝》雜誌上刊發了一個頭條!

此事發生后,小小的煤城轟動了。報紙記者也趁機在張俊以的身上大做文章。

有人說張俊以是:“詩壇上剛剛升起的新星。他的兒歌能在《少年文藝》發表,說明他身上有着潛在的藝術細胞。如果這些藝術細胞像陽光雨露一樣得到正常發揮,相信他將來定會在詩歌領域有所突破。”也有一些善良的熱心人這樣評價他:“張俊以是個怪才,雖然他在數理化上偏科,有些科目甚至還考不及格。但是,他卻在文學領域找到了屬於他自己的用武之地。有人不認為一首兒歌會造就一個人的一生,可是,古往今來所有成功者,大多都是從少年時起步,靠一點一滴的智慧成才,小樹苗也會長成參天的大樹,相信他最後會有所建樹的。”確切地說,少年張俊以最初接受新聞媒體的吹捧,就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的。

一個只有十幾歲的少年,竟然能夠出口成詞,文思泉湧,這件事在邊遠落後的吉林東南部山區那天空中時時飄有煤煙氣的小城來說,確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各種媒介報刊對張俊以的報道大多都充滿着溢美之詞。張俊以在煤城漸漸小有名氣了。

他是從那時起就開始品嘗到媒體對一個人成長的作用。張俊以嘗到了被人宣揚的甜頭。

也許他後來那麼熱衷在電視上曝光露面,就與當年的媒體連番炒作不無關係!

這就不能不讓人聯想起在張俊以出事以後,發表在網上的一篇題為《從捧殺到棒殺》的文章。

這篇文章這樣寫道:

“娛樂圈又出新聞了,著名音樂人張俊以被拘捕。這事成了媒體娛記們最近爭相追蹤的熱點。看看網上收集的部分媒體圍繞張俊以的報道,筆者不禁為這些媒體的低俗臉紅。張俊以是位詞作家,中國娛樂界原本寫歌的不如唱歌的,張俊以不是影視明星,何以受到如此關注?原因是張俊以有太高的知名度。這知名度除了來自他歌詞創作上無可置疑的成就外,很大程度來自各種媒體對他的宣傳。應該說,張俊以是全國最受媒體關注的詞作家,電視的一些文藝晚會、報紙的一些文娛版、雜誌的一些封面都時常出現他那長發飄然的瀟洒形象。後來,張俊以果然輕信了那些來自報刊,也來自自己身邊的老師、學友們的順耳之言,當真把他的絕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文學,特別是詩歌這塊方寸之地上去了。高中還沒有畢業,張俊以就已經對報考大學失去了信心,因為他十分清楚,他在初中和高中時代的嚴重偏科,已經使他很難達到投考大學的錄取分數線了。在這種情況下,他決定另闢蹊徑,走文學這條充滿坎坷和荊棘的小路。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鱷張俊以》:成也在央視,敗也在央視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大鱷張俊以》:成也在央視,敗也在央視
上一章下一章

捧殺與棒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