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俗事
“嬸子,我進城來探探路子,想給村裡那些土特產找個更靠譜的銷路。”
“更靠譜的銷路?”田大花一聽這個詞就笑了,問:“怎麼,你是碰上什麼不靠譜的銷路了?”
“也不是,就是村裏有人去收購山貨,村裡人采了就賣給他,也能掙些錢。可是那些販子上門收,動不動就隨意壓價。我一琢磨,我們要是自己找到別的銷路,不是比賣給二道販子強得多嗎,也能長期合作下去。”
這倒是實話。
原來這一兩年,隨着開放,許多人頭腦也活絡起來了,便開始有販子進村收山貨,隔幾天去一次,幾乎什麼有用的都收,干木耳,干磨菇,藥材,乾果,各種乾菜,包括野味、皮子什麼的都收,
“叔和嬸子你們也知道,山裡人實在,日子又拮据,販子去收,村民們給錢就賣,他們還經常隨便壓價。別的不說,就咱們山上挖的那葛根,賣給販子,他才給一毛錢一斤,有時候嫌有泥,嫌小了,他還要壓價,我留了個心眼兒,我去鎮上一問,鎮上收購兩毛八、三毛錢一斤。我這不就進城來了嗎,我剛才經過收購藥材的地方問了,山裏的葛根居然要五毛五一斤。”
“也就是說,販子收了村民的藥材,一轉手他就賺了五六倍的利潤。”
“差價這麼大?”姜茂松忙說,“那鐵蛋你回去就干這事,你是村長,你組織村民合夥,送到城裏收購點來,就能增加一部分收入了。”
“嗯嗯,我也這麼想。”姜鐵蛋說,“藥材我們可以聯繫城裏的藥材公司,我們定期直接送來,賣給他們。不過我更關注的是山裡那些乾貨,干木耳,干磨菇,野板栗什麼的,還有咱山裡那些乾菜,採下來洗凈晾乾,就有人走村串巷去收,也不知他們收購賣去什麼地方了,這些東西,山裡量可大着呢,採摘這些東西,也不擔心糟蹋了山林。”
“老百姓只掙了幾個辛苦小錢,人家掙的是大頭。”田大花說,“鐵蛋啊,這個事情你琢磨得很對,你把它辦好了,咱姜家村日子就好過了。”
鐵蛋跟田大花和姜茂松聊了好多,其實聊來聊去,姜家村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太閉塞,村裡至今沒通電,世外桃源一般,跟外界最大的聯繫,就是村長姜鐵蛋家的一台收音機,他每天用來收聽新聞。
路的問題。路不通,汽車開不進去,毛驢車在有些路段都得小心牽着走,老百姓平常很少下山,也難怪販子能用那麼低的價格在村裡收購山貨和藥材了。
把山貨運出山也不容易,無形中就增加了成本。
“叔,嬸子,我從去年,發動村裡大家修路呢,起碼讓咱們村裏的孩子能走一條平坦些的路去鎮上讀中學,咱們村裡不是只有小學嗎。我女兒去山下鎮上讀中學,每次走山路都叫人心疼。”
姜鐵蛋不好意思地撓撓頭說:“可是我這個人,心太大,力量太小,我實在是自不量力了,那山路哪是咱們用鐵鍬钁頭輕易好修的,我們用了大半年的工夫,農閑就全村上陣修,也只把出山最難的一段路給它弄平整些了,毛驢和馬車通過能容易些了。”
“叔,您是咱村裡最大的大人物,您看您有沒有什麼路子,跟政府反映一下,給我們幫忙修條能走的路,起碼叔您那小汽車能開進去,也省的您每次回老家要辛苦走山路。”
姜茂松聽這話不禁搖頭失笑,給村裡修條出山的路當然是好事,可總不成是為了他回老家汽車能開進去吧。
他想了想說:“地方上的事情,現在都在搞建設,你們該反應反應,我好歹也算認識地方父母官的,有機會,我就跟他們提一提,做個建議。”
“叔您要提一句,可比我扯着嗓門喊一百句管用。”
這馬屁拍的,姜茂松不禁笑罵道:“你這小子,腦子夠靈,看起來你這村長很是稱職。”
田大花對山貨這一行當不熟悉,可她現在對掙錢的道理卻門兒清,不落人下,走在上風才能做成事業。
她想了想,就跟姜鐵蛋說:“這麼著,鐵蛋,你先別急着回去,乾脆就在城裏住幾天,好好摸一摸這裏頭的路子。”
姜茂松和鐵蛋也聊起了姜根保。
看得出,隨着年齡增長,自己生活美滿家庭幸福,姜鐵蛋心態性情也平和了許多,對姜根保那種恨意也慢慢淡化了。
只是,想要他尊敬孝順這個親生父親,這輩子都不可能了。
姜根保的情況,其實姜茂松也知道,姜根保比姜茂松年齡大了好幾歲,又是在普通基層工作,那十年中他沒少受罪,在老戰友們的幫助和貼補下,他總算熬過來了,現在落實了政策,身體卻折騰得不行了,垂垂老矣。
落實了政策,姜根保的年紀也就辦了退休手續,靠着退休工資,獨自一人在城裏生活。他大約也有想回村養老的意願,可村裡他父母早已經不在了,面對兒子和前妻,生活恐怕也只剩尷尬。
落得這步田地,他拿什麼臉回去?
這個人,可以預見,大約就是這樣呆在城市的一角,孤獨地生活和老去了,好歹還有幾個老戰友關注照應他一下。
姜鐵蛋說,等姜根保真的老了,去世了,他還是會管的。
“總是我親生父親,我現在日子過得好好的,我媳婦很體貼,一雙兒女也都懂事孝順,我也就不想那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事了。”姜鐵蛋說,“叔你放心,等他老了病了,去世了,是我的責任,我總不能甩包袱給國家給別人,我會管他的。人在做天在看,就當給我的兒女積福了。”
只是“應該”,再沒有其他的感情了。
姜鐵蛋如今的奮鬥目標,就是修路,掙錢,然後村裡能通電。
偏遠山村要通電,一時半會估計還有難度,不過掙錢的事兒,一刻可不要多等。
那之後,姜鐵蛋每個十天半月,就帶着幾個村民,趕着馬車進城送藥材來賣,干木耳和干蘑菇他漸漸也找到了上家大買主,把價格提高了一大截,靠山吃山,村民們的日子漸漸好過了。
直到81年的初夏,政府已經啟動了修一條山區公路的計劃,雖然公路不是直接到姜家村,可就從離姜家村幾里路的地方穿過,沿着山勢走向曲折蜿蜒。
這條路修好怕還要等幾年,姜家村村民老少幹勁卻十足,打算要跟公路同時開工,修一條跟公路連接的路,標準就是,能夠讓姜茂松的汽車開進去。
姜鐵蛋的說法是,茂松叔的小汽車能開進來了,咱村的山貨也就方便運出去了,咱們就能儘早富起來了。
81年夏天,平安大學畢業了。
作為最優秀的學生,平安本來有機會留校任教,可這孩子心眼就是這麼實在,回家!
家鄉那座城市有爸媽,有他恩愛纏綿的小媳婦。
他堅持不變地把自己的人生舞台,放在了這座熟悉的城市。
石頭帶着譚珍和倆孩子回來探親,平安跟他說,大哥你放心保衛海疆吧,家裏有我。
不光大哥,等三娃長大了,他也可以盡情去選擇他想去的地方工作生活,有二哥呢,家裏儘管放心。
平安是歷史系的,他選擇了去文物事業管理局工作。
經歷十年的漫長歲月,許多歷史文物和古建築所遭到的破壞讓人不忍目睹,文物的保護和修復成了當前最緊要的民族大事,而文物事業管理局則成了這年代最繁忙和重要的部門。
尤其國家剛剛開放,各個地方盜賣文物的事情非常多,平安的工作,就是搶救、保護和修復文物,每天都奔走忙碌。
從小習武練功,插隊,當兵,給了平安一副強健的身體,年輕的他在當前形勢下,經常要跟公安部門配合,追繳那些流失文物,尤其被盜賣的那些國寶。
平安的身手和膽量,可不是說著玩的。據說某次文物普查的遭遇戰中,他和幾個公安人員、文物管理員遭遇了文物盜賣團伙,人數比他們多得多,那可都是些亡命之徒,手裏都拿着嚇人的鐵釺和鏟子。
結果平安以寡敵眾,一出手便叫同行公安人員和文物管理員都驚呆了,他一個人輕輕鬆鬆制服了圍攻他的兩個亡命之徒,然後沖向被圍攻的同行人員,一腳一個,接二連三,乾脆利落地把文物盜賣分子一個個踢進溝里,然後指揮眾人一個一個全捉起來。
藝高人膽大,看着有的盜賣分子落荒而逃,平安還追出老遠。
從此一戰成名,被經常合作的公安們戲稱為“編外刑警隊長”。
你以為研究歷史、保護文物的姜明致是學者?是書獃子?弱不禁風的文化人?錯,你跟他過兩招試試。
但是平安也的確沉迷學術。
然後田大花便強硬地告誡兒子:姜明致你給我記住,你可以研究歷史,可以研究文物,但是,田大花一字一頓地說:“絕對不許你去挖墓考古。”
大約沒人能明白田大花那種心理。她是古人,兒子挖墓考古?
“媽,現在國家已經規定了,除了搶救性挖掘,我們不會主動去挖墓考古的。”平安雖然不明所以,但還是認真跟田大花解釋,“媽,我比較擅長的是古籍文獻的研究,你說的那些具體考古工作,我往後可能也沒多少機會去做。”
研究古籍文獻?田大花心說,古文獻有什麼好研究的,你還不如研究一下你媽的腦子。
不過田大花現在腦子裏裝的不是古文獻,她腦子裏裝的就是:掙錢。
這一點,兒媳婦隨婆婆,桃子也一樣。
平安醉心學術研究,從他畢業工作,擔負起家鄉這片土地文物搶救和保護工作的歷史重擔,從他一次次成功的修復,一篇篇引人矚目的論文,也就註定他會成為一個學者,而不會是一個成功的經濟人物。
簡而言之,平安可能不太會掙錢。他對“孔方兄”和“阿堵物”並不熱衷。
沒關係,在桃子看來,這完全是優點。掙錢這麼俗的事情就交給她,平安負責花錢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