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這張合影讓我想到……
2003年3月,我的媽媽第一次“上任”了:一年一度的全國政協會議在北京開幕。出於身體原因,那天她被我扶着走進了大會堂。姨媽李訥則已輕車熟路,她是1999年被特別增補的委員。後來,我又看到這張三位長輩在會場的合影——五十年後:中南海小夥伴,大會堂女委員,心裏頓生許多感慨。我想:一是她們變了,二是北京變了。50年,她們變了:從天真爛漫的少女成了慈祥睿智的老婦。兒女一個個長大成人。不過,媽媽沒有變,姨媽沒有變,從小有着喜人笑容的秉德阿姨也沒有變,兩張照片記錄下了這一切。50年,北京變了:連小夥伴當年歡快遊戲的中南海都已人物皆非,經歷了滄桑大變,何況紅牆外的老城呢?外公青年時所喜歡的北平古樹,現已日見稀少。但頑強活下來的,每年仍在綻放新芽;岸英舅舅着迷、異國它鄉絕對沒有的牌樓、石橋,則以更快的速度消失,在它們的遺迹上,建起了一座座互相比着高大的樓房,裏面有着無數的商家,其中也包括我這間小小的公司。至於外公子女的三個家:舅舅家、媽媽家和姨媽家,也已不是昔日面貌。我家從老北京城的景山旁搬出,向北移了十幾公里,在城市縱軸的北方;姨媽家也已搬出了城裏的蝸居,住到了長安街延長線上,在城市橫軸的西方;從她們家再一直向西,則是住在西山幽靜小院的舅舅家。再望過去就是香山,舅舅、媽媽和姨媽曾與外公在那裏度過難忘的幸福時光。人會變老,城會變大,而家呢?每年初秋的9月9日,還有隆冬的12月26日,是我們三家聚會的日子。作為永遠的家長,外公在北京市中心**廣場上的“家”里召喚着我們。當然,我不會忘記京西八寶山那個院落,外婆和老戰友“濟濟一堂”,那是她最後一個“家”。明年就是外婆去世20周年,澤民外公犧牲至今60周年,舅舅今年80歲,外公則已110歲……時間在這裏起着最終的裁判作用,誰也概莫能外。可以肯定的是:外公身後的毛家人,在這個融化着他的氣質的城市裏,過着和你、我、他一樣的生活,各自繼續着自己照片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