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文龍:靈魂與重離子的撞擊(2)
詹文龍的出色工作得到了國外同行的褒獎。他的合作者米迪格教授和GANIL所長德特拉斯教授,先後給近代物理研究所時任所長魏寶文教授來信,讚揚詹勤奮刻苦的精神、嚴肅認真的態度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並建議詹文龍延續一段時間,在GANIL研究所繼續開展利用放射性束流研究奇異核的工作。然而,詹文龍有他自己的想法:儘快回國,為祖國效力。1988年11月,詹文龍帶着豐碩的科研成果,懷着拳拳報國之心,投入了祖國的懷抱。詹文龍紮根祖國大地,在探索科學奧秘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個個令人羨慕的成就。作為主要成員,詹文龍參加了由諸永泰、沈文慶負責的核反應機制研究,該科研組根據對轟擊能量在46—85Mev之間輕系統耗散現象和輕粒子發射的研究,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非完全深部非彈性碰撞”的概念,這是我國科學家立足於國內實驗提出的一種新的反應機制,受到國內外的關注,引起了國際核物理界的重視。詹文龍兩次接受荷蘭哥羅寧根研究所所長邀請,參加這個課題在荷蘭的實驗工作。作為主要參加者,詹文龍完成了在蘭州重離子加速器(NIRFL)上建造大電離室實驗裝置的任務,為我國重離子物理研究增加了一種新的實驗設備。這台設備已經並將繼續在中能重離子反應機制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詹文龍對先進技術十分敏感,注重在引進消化的基礎上自己設計製作實驗設備。他與青年科技人員一起,製成了32個單元的光疊層塑料閃爍探測器陣列,以及碘化銫、氟化鋇、平行板等一系列新型探測器,為我國重離子物理研究增加了許多新的實驗手段。1991年,詹文龍帶領青年物理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在國內外首次採用“過零時間法”,使用他們自己設計和研製的碘化銫探測器陣列,觀測了中能核反應過程的時空演變,在國際一流學術刊物上發表了多篇論文,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關注和好評。嗣後,詹文龍又奔赴美國布魯克海門國家實驗室,參加李政道教授倡導開展的本世紀末世界最大規模的相對論重離子碰撞國際大合作研究PHENIX實驗合作組,成功地研製出國際上性能最好的飛行時間譜儀,並首次在國際上將該譜儀用于飛行時間譜儀系統的發光二極管快時間分辨的時間定標和檢測裝置。他也因此成為這個大合作研究中備受國際同行關注的中國青年核物理學家。1994年,詹文龍和青年物理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又以“蟾宮折桂”的勇氣和毅力,採用多元符合測量方法,以多達110個參數的規模,進行了中能重離子碰撞核反應機制實驗研究,獲得了大量重要的實驗信息。這在當時是我國核物理研究中完成的最為複雜的實驗工作之一,為我國後來進行大型的核物理實驗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早在法國工作期間,詹文龍就考慮如何把國外先進的實驗設備和研究工作在國內推廣。回國后,他根據一二十年內國際核物理研究的主攻方向,及時提出了在HIRFL上建造放射性束流線和開展放射性束物理研究的課題,得到了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基金的支持。經過5年的努力,於1993年底建成了我國第一條、世界第五條中能放射性束流線,成功地獲得氦、鋰、鈹等元素的30餘种放射性核素,為設計和建造具有先進技術指標的放射性束裝置積累了數據,取得了寶貴的經驗。1995年,近代物理研究所和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提出了建造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中能重離子彈核碎裂型放射性束流線的計劃,得到了中國科學院的高度重視並迅速被批准立項。詹文龍和研製組科技人員在原有工作的基礎上,廣泛深入地調研了世界上已投入運行的同類放射性束裝置,同國外同行開展了密切的交流,博採眾長,選定了最先進的技術指標,採用創新的兩級反對稱雙消色差結構設計,以顯著提高放射性束純度和粒子鑒別能力;還採用初級靶前的強聚焦以增強對放射性束的接收能力,改變初級束入射角以得到部分極化的放射性束。詹文龍和他的同事們殫精竭慮,付出了極其艱辛的勞動。他因嚴重醫療事故而住院卧床期間,把計算機搬到病房搞設計;病情稍有好轉,又坐着輪椅親臨現場指揮安裝。整個設計、加工、安裝、調試只用了20個月的時間,建成后即投入運行,創造了罕見的高速度、高質量。胡仁宇、何澤慧、冼鼎昌、何多慧、張煥喬、何祚庥等專家們的鑒定意見認為:蘭州放射性束流線整體性能達到了9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它的勝利建成並投入運行,為我國開展放射性束物理這一國際前沿領域的研究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文/岳海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