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衛覬的謀划
諸多要事商議完后,楊渥原本準備讓眾人解散,不過就在此時,嚴可求和駱知祥二人對視一眼,一同站出來道:“大王,自大唐被朱溫篡奪以來,天下已無正統;今大王一戰功成,中原已定,偽梁已滅;大王有此功績在身,合該登基稱帝,以繼承天下正統。還請大王早日返回金陵祭天稱帝!”
眾將聽了不由得愣了一下,心中紛紛氣得大罵:“感情你們兩個剛到洛陽就這麼急不可耐的勸大王稱帝,就算急着要立下勸進之功也沒必要這麼急切吧?”
自感被二人搶了先機的眾將不敢遲疑,一同站出來附和道:“二位大人所言甚是,還請大王早日稱帝,也好繼承天下正統,以安萬民之心!”
郭崇韜卻道:“大王一舉消滅偽梁,為大唐報了血海深仇,登基稱帝最是適合。不過要登基何須返回金陵?洛陽乃大唐東都,歷朝歷代多有在此建都者,且此地地處中原腹心,正便於就近指揮大軍征伐四方。故臣以為大王只需在洛陽稱帝就是,無需返回金陵。”
“豈有此理?金陵乃大王龍興之地,昔日大王正是在升州一戰嶄露頭角,后又興建新城以為都城,至今已有十多年。我吳國上下只知都城為金陵,未嘗知洛陽為都!”嚴可求當場就反駁起來。
是不是要遷都洛陽,這一點其實早在北伐之前就存在爭議。
不少人認為洛陽位於天下的最中央,且周邊地形適合防守,便於居中控制四方;反觀金陵雖然繁華,但畢竟偏居於南方,於中原相隔甚遠,一旦中原有戰事,駐守於南方的軍隊將難以及時做出應對。
再加上洛陽本身就有些作為都城的悠久歷史,東周,東漢,魏晉,北魏等,都曾在這裏建都,唐朝也將此地作為東都。
而金陵作為都城的歷史雖然同樣悠久,但還是無法與洛陽相比,且將金陵作為都城的朝代多數都是偏安南方,不被視為正統的朝代,比如孫吳。
所以在那時就有不少人主張等到中原平定后就遷都於洛陽。
當然,有主張遷都的,自然就有反對遷都的。
金陵再怎麼說作為吳國都城都已經有十多年的歷史,許多朝廷權貴都已經在這裏結下了錯綜複雜的勢力關係,他們當然不願將都城遷往他處。
此外,也有一些人提到,洛陽本身的錢糧產出是難以保證供應的,這一點從隋唐時期每年都要從江淮向洛陽和關中運送大量錢糧就可以看出來。
一旦遷都洛陽的話,將來肯定要不斷的通過漕運將南方錢糧千里迢迢的運往北方,不僅費時費力,而且途中還會有不少損耗。
而金陵卻位處江南產糧之地,在這裏根本不用擔心錢糧匱乏的問題。
這兩種主張的人在北伐之前就有爭吵不休的苗頭,不過那時候畢竟還沒有平定中原,北伐到底能不能成功都不知道,所以那時候的爭論也僅僅限於少數人之間。
而如今郭崇韜、嚴可求等人再次為了定都的問題爭論起來,讓楊渥不由得感到頭大。
至於那些將領們更是看得目瞪口呆,這不剛剛都在勸大王稱帝嗎,怎麼轉眼就在爭論遷都的問題?
好在郭崇韜二人很快就醒悟過來,目前還不是爭論那些事情的時候,勸楊渥儘快稱帝才是目前最重要的。
見眾臣又在勸他稱帝,楊渥搖頭道:“好了,諸位的心思孤都明白,不過孤和你們實說吧,目前還不是稱帝的時候。”
此時在場的眾人基本上都是他的心腹之臣,所以他說話時也沒有那麼多顧慮,並沒有假惺惺的說什麼要尋找唐朝宗室立為皇帝的話,更沒有假意拒絕,而是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說了出來。
“大王此是何意?此時我軍滅梁,又收復洛陽為大唐報了大仇,如今大王之聲威普天之下何人不知何人不曉?現在還不稱帝更待何時?”眾臣都有些不解。
楊渥搖頭道:“別的不說,光是稱帝的各種準備都沒做好,晉軍接下來的態度也沒有明確,剛剛收復的中原各地民心稱不上安穩,有這麼多的不確定因素在,孤怎能在此時急匆匆的稱帝呢?還是等一等為好。”
他看了眾臣一眼,接着又大有深意的道:“再說了,孤既然要繼承天下正統,那這正統名份從何處而來?總不能光靠在場諸位的幾句話就證明孤乃是正統吧?”
“這個……”眾臣聽了楊渥之言,勸進的熱情頓時為之一頓,開始仔細沉思剛才楊渥說的話。
楊渥所提到的那些問題中,像晉軍的態度尚不明確,中原各地民心還沒有完全歸附等,這些其實都不是關鍵問題。
就算晉軍選擇大舉南下,這也不妨礙楊渥稱帝;而各地民心尚未徹底歸附的問題就更不是問題了,稱帝之後繼承正統名份,這反而更能收攏民心。
至於楊渥所說的還有許多稱帝的準備沒有做好,這一點同樣也不是最關鍵的。
就算楊渥打算此時就登基稱帝,那些禮制等方面的事情也可以加緊準備。
但楊渥提到的最後一點卻是不得不深思的問題,那就是正統名份從何處而來的問題。
後梁雖然不得晉國、吳國、岐國、蜀國的承認,但朱溫當面畢竟是從唐朝那裏“禪讓”過來的,這正統名份還是立得住的,再加上那時候梁國的實力是天下最強的,又佔據了中原地區,所以一般都將後梁當做這一時期的正統王朝,各偏遠地區的藩鎮都向後梁表示臣服。
而吳國呢?吳國雖然尊奉大唐為正統,但問題是大唐已經在事實上滅亡了十多年,天下並沒有一個大唐皇帝在哪裏,就連一個傀儡的大唐皇帝都沒有。
各方藩鎮為了自己的利益和野心,相互之間極有默契的都沒有去尋找唐朝宗室立為皇帝,以至於這十多年時間裏大唐雖然名義上被尊奉為正統,但實際上根本沒什麼存在感。
如今吳國雖然滅了後梁,為大唐報了仇,又佔據了中原地區,要說順勢稱帝倒也說得過去,但要想從大唐那裏獲得正統名份就有些麻煩了,總不能現在臨時去立一個傀儡皇帝吧?那樣的話傀儡皇帝總要立個一兩年才好行“禪讓”,不僅時間較慢,而且有畫蛇添足之嫌。
但不立傀儡皇帝的話,就得從別的地方想辦法得到正統名義,這就需要眾臣開動腦筋了。
見眾臣都在沉思,楊渥開口道:“好了,稱帝的事情諸位現在就不要多想了,還是先把禁軍擴軍和建立屯田軍的事情做好吧。”
“是,臣等明白。”眾將連忙應承。
……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各軍都督們都在忙着擴編禁軍的事,與此同時,西征的柴再用大軍不斷有好消息傳來。
正如之前預料的那樣,關中各地的兵力早就被朱友貞抽調得差不多了,這些地區對於是不是要投降吳國存在廣泛爭議。
一來吳國的政策向來對地方勢力打壓甚嚴,這讓那些習慣了梁國體制的地方官員們感到擔憂;二來關中畢竟距離中原較遠,距離晉國、岐國的地盤較近,這些地區的勢力自然有投降晉國或者投降岐國的想法。
不過這些反對投降吳國的勢力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卻是半點用處都沒有。
岐王目前正擔憂吳國的強大實力,自然不敢出兵與吳軍對抗,而晉國暫時也無意在關中與吳國交戰,所以當柴再用率領的吳軍西征后,各地勢力在得不到援軍的情況下頓時望風而降。
二月底,陝州、虢州投降;三月初,潼關兵不血刃落入吳國手中,華州、同州兩地也在兩天後向吳軍投降;三月中旬吳軍攻佔長安;接着,慶州、延州等地也在不久之後向吳國投降。
到三月底的時候,整個關中完全落入吳國之手。
當然,這些都是后話了。
而在三月中旬,當攻佔長安的消息傳到洛陽時,楊渥正在洛陽郊外考察,陪在他身邊的除了嚴可求、郭崇韜、周本等人外,還有岐王的使者李從巖,不顧年邁、剛從南方親自趕來朝見的馬殷,不久前投降吳國的高季昌,以及定難節度使李仁福和朔方節度使韓洙等派來的使者等。
這些天各軍按照禁軍的標準對效義軍和降兵進行挑選,最後發現符合標準的士兵比之前預料的還要少一些,根本湊不齊六萬人,只有五萬多一點。
所以楊渥乾脆下令在中原各州的廂軍裏面也進行一番挑選,將精壯的士兵挑出來,併入禁軍之中,最終才解決了此問題。
至於剩下的降兵等則被編為屯田軍開赴剛剛平定下來的關中進行屯田。
此時楊渥帶着一群人正在視察的對象乃是洛陽城外的普通農戶。
在這個時代,雖然楊渥對“農為本、商為末”的提法向來持反對態度,但他不得不承認,在這個生產力不發達的時代,只有穩定的農業才能讓國家保持安穩;若是農業生產出了問題,那麼國家的秩序就可能受到威脅。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時代的農業就是本,商業的重要性相對要弱一些。
中原地區作為整個中國最早開發的地區,其農業生產水平當然是沒得說的。
不過梁國久經戰亂,精壯男子大量被編入軍隊,再加上為了供應前方軍隊,梁國百姓承受的賦稅極重,不少地方都出現百姓逃亡,土地荒蕪的現象。
吳國佔領這些地區后,在第一時間便下令要儘快恢復生產,安撫流亡,減低百姓的負擔。
不過這些政策到底實施沒有,實施的效果如何,這些卻需要實際去考察一番。
可惜楊渥現在畢竟不是當初的他了,不管走到哪裏都是前呼後擁,再加上國務繁忙,根本不可能真的去各地進行實地考察,只能在洛陽當地進行一番簡單的考察。
這番考察得到的結果還是讓他感到滿意的,至少從洛陽這邊的情況來看,各種減稅措施等都已經實施下去了,取得的效果也算不錯,那些田野裏面都被種上了小麥等,農戶的臉上都有了笑容。
雖說洛陽的情況不一定能代表其他各地,但能有這個結果還是讓楊渥感到滿意。
而跟隨楊渥前去考察的李從巖、高季昌、馬殷等人,則對楊渥“關心農務,愛民如子”的舉動深表欽佩,一個個直呼“古之聖君也不過如此”,讓楊渥有些哭笑不得。
從郊外回來后,楊渥打發了眾人,正打算回去洗沐一番,卻不料就在這時,嚴可求等人滿臉慌張的返回來。
“大王,不好了,出大事了,晉軍於兩日前突然渡河發起偷襲,鄆州失守了!”
“什麼?鄆州不是有五千人守備嗎?還有濟水相隔,怎麼可能說失守就失守?”楊渥大吃一驚,連忙問道。
這幾個月吳軍經過調整后,目前大軍一部分返回南方輪休,一部分留守北方各地,駐守山東的主要是劉信的三萬大軍。
其中駐守鄆州的乃是由王綰之子王傳丞率領的五千人禁軍;至於其他兵力則分別部署在兗州、齊州、青州等地,以做防備。
按照這個時代的攻城效率而言,五千軍隊防守鄆州這樣的城池,只要部署上不出大的問題,再加上錢糧充裕的話,前後堅守個幾個月時間都是沒有問題的。
比如當初吳軍攻打鄆州就花了兩個月時間才將其攻破。
而如今,王傳丞率領五千禁軍駐守鄆州,卻被晉軍突襲將其攻下,不用想就知道王傳丞一定是疏忽大意了。
一番詢問過後,楊渥的猜測果然沒錯。
原來,兩天前的夜裏,大雨綿綿不絕,王傳丞自留守鄆州以來,一開始還算勤勉,經常去巡查城防的情況;但隨着時日已久,晉軍一直都沒有什麼動靜,他就放鬆了警惕。
結果大批晉軍趁着雨夜渡河偷襲,一舉將城池拿下,具體敵軍的情況目前卻是不得而知。
“這個王傳丞,孤讓他守鄆州,這是最靠近楊劉渡口的地方,他就是這麼守城的嗎?”楊渥怒不可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