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各方局勢
楊渥不願意和李存勖聯手進攻朱溫的原因,早就告訴過在場眾將,所以聽說楊渥拒絕了李存勖的使者后,大家都沒有感到驚訝。
從過去一年的戰況來看,朱溫想要消滅李存勖的確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反而是年輕氣盛的李存勖正在對朱溫發起咄咄逼人的進攻。
所以正如楊渥所說,現在的北方局勢若是沒有什麼大的變化的話,那就是對吳國最好的局面:李存勖難以擊敗朱溫,同時朱溫又不能消滅李存勖,雙方只能如此對峙。
若是這種情況能夠繼續下去,而吳國又能夠在接下來幾年裏成功統一南方,到時候他們就能安然的養精蓄潤,靜觀北方局勢變化,然後等待北伐的最佳時機到來。
當然,這中間依舊存在一個變數,那就是朱溫已經年老,誰都不知道他會在什麼時候死去。
同樣是在去年的時候,屢立戰功、聲望日隆的匡國節度使劉知俊,在遭到朱溫的猜疑之後,心中驚懼不安。
恰好與他交好的佑國軍節度使王重師無罪見誅,使得劉知俊更加驚懼,最終以同州發動叛亂,並且向岐王李茂貞尋求幫助。
朱溫在得知消息后立即做出反應,命楊師厚、劉鄩前去討伐,劉知俊自知難以抵擋,只好放棄同州徹底投靠李茂貞。
這次事變雖然最終梁國沒有損失任何地盤,但卻充分暴露了其內部人心的浮動,連劉知俊這種功勛老將都開始遭到猜忌了,這就說明朱溫的統治已經出現了許多裂痕。
但朱溫不管怎麼說還是那個威震天下數十年的梟雄,只要他不死,梁國就不會垮;然而問題是朱溫能夠永遠不死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等到朱溫一死,他的諸多兒子中沒有一個有足夠的才能去繼續領導梁國壓服諸多敵人。
可以說從那時起,梁國的衰亡才算正式開始。
時光荏苒,轉眼三個多月時間已經過去,如今已經是武義三年的五月。
金陵城中,一場暴雨剛剛停下,給燥熱的天氣帶來了一絲清涼。
中極殿中,望着眼前面帶英氣,卻又舉止儒雅的年輕人,楊渥感到十分的滿意。
眼前之人,正是在不久前的科舉會試中考中第二名的考生蔣延徽,而排名第一的正是徐溫的樣子徐知誥。
按照吳國科舉的規定,會試的排名一般由主考官來確定,一般考中的考生在接下來的殿試中都不會被淘汰。
不過決定考生最終排名的,也是對考生最為重要的卻是今天將要舉行的殿試。
這麼重要的選拔人才的典儀,楊渥自然是親自主持,並且這次殿試的題目同樣是由楊渥來出的。
寬敞的大殿中,蔣延徽並沒有意識到楊渥正在暗中觀察他,他仔細的看着眼前的題目,皺眉思考着。
這一次殿試的考題乃是關於生財有道的,直白的說就是如何迅速增加朝廷收入。
楊渥在去年宣佈增加禁軍將士的待遇后,固然是極大提升了將士們的士氣,但也給財政帶來了極大的負擔。
去年時戶部尚書駱知祥就向楊渥提出過財政將會遇到的困難,而今年的情況無疑就證實了這一點。
雖說今年的夏收還沒有開始,但從往年的情況來看,今年吳國財政必然會出現赤字,所以在今年年初,楊渥便不得不下令發行國債。
對於現在的吳國來說,從內到外的各個方面都處於興興向榮的狀態。
對外方面,吳國疆土正在不斷拓展,許多勢力都在派遣使者向吳國臣服,承認吳國的正統地位。
而在吳國內部,隨着社會重新變得安定有序起來,各地經濟都在迅速恢復與發展,再加上占城稻的推廣,如今吳國的百姓基本上每年的收穫之後除去消耗都能有所盈餘。
在這種情況下,百姓對於吳國朝廷自然是非常支持的,他們對於吳國的前景同樣非常樂觀。
所以當楊渥下令再次發行國債時,很快就有大群百姓踴躍購買。
然而,在這個生產力還不發達的年代,一國的財政若是長期依靠國債來度日顯然是不可取的。
於是就有了如今楊渥出的這道考題。
這個時代並不是後世明朝,不管是那些朝中的官員,還是普通的讀書人,都不諱言談錢的問題。
不僅如此,如今的吳國更加重視實務,對於增加稅收這種很實際的問題不僅不諱言,反而非常重視,經常被用來作為科舉的考題使用。
這就引導了許多讀書人去思考這些實際的問題,而不是像以前的考生一般只顧着讀死書。
此時,蔣延徽看着眼前的考題,不由得靜靜思考起來。
他並不是那些毫無背景的考生,雖然他的父親在很多年前就病故了,不過他父親當年畢竟也是楊行密麾下的一個指揮使,在軍中自然也有一些朋友。
有這些人的幫助,蔣延徽就可以比其他普通考生更好的了解如今的吳國。
所以在參加殿試之前,他就從發行國債這件事中意識到了朝廷財政存在的困難,並且思考過一些對策。
而如今他要做的也就是將平時所思考的內容寫下來。
而在他不遠處,徐知誥身為徐溫的養子,雖然不能直接得到今年的殿試考題,但同樣提前就有過一些預料。
事實上,不僅是蔣延徽和徐知誥二人,其他不少考生在考前同樣都有所預料。
當然,今年的題目本來就出得很寬泛,並沒有什麼標準的答案,所以即便他們提前猜到了一些考題,但要答好這個問題依舊有些難度。
“大王,今年出的這個考題只怕很多人都會有所預料,到時候交上來的答卷只怕有不少都會雷同啊!”
上首處,今年科舉的主考官,不久前剛剛被提拔為東閣大學士,代替高勖主持政務的陳彥謙小聲對楊渥說著。
“若是雷同的答案,那就說明他們沒有自己的獨特思考,都是一些人云亦云的內容,有什麼用處?孤需要的是能夠獨立思考的人才!”楊渥不以為然的道。
關於如何擴大收入的問題,他的心中自然有一些想法,再加上與駱知祥的商議,如今也達成了一些共識。
這其中就包括了當初駱知祥向他提出的禁佛的建議。
當然,禁佛的好處雖多,但反對之人只怕也不會少,最起碼他的母親史氏就非常禮敬佛教,若是讓她知道了自己有禁佛的想法,她肯定會跳出來極力反對。
不僅是史夫人,便是朝中百官中說不定都有不少人會反對禁佛。
所以在沒有準備好之前楊渥是不會輕易採取行動。
“你說這一屆的考生中,最後能有幾個考生能夠提出有用的建議?”楊渥接着又問道。
這次讓陳彥謙來擔任主考官,自然是為了讓他增加資歷和威望的,所以這段時間陳彥謙的主要精力基本都放在這次科舉上了。
所以對這些考生,陳彥謙自然是最為了解的一個。
“其他人不好說,不過徐知誥和蔣延徽這兩人應該會有不錯的想法吧!”陳彥謙極為肯定的道。
“是嗎?你怎麼就能這麼自信?”楊渥笑問道。
“臣看過他們會試的答卷,又特意查看了他們以前的一些答卷,所以才會看好他們。”
……
二人小聲的一問一答,轉眼一個半時辰過去,這次殿試也即將結束,許多考生都已經答完考題,開始靜靜的檢查起來。
楊渥見蔣延徽已經放下了手中的筆,正在仔細的檢查着自己的答卷,當即站起來向他走過去。
“生財有大道”,楊渥拿起蔣延徽放在一旁的草稿,只見最上面用整齊的行書寫着策論的標題。
楊渥並沒有過多在意那並不算優秀的字體,而是將注意力放在了他的策論內容上。
剛剛看了幾句之後,楊渥便忍不住的笑了起來:“想不到這小子年紀不大,口氣倒是不小啊。就是不知道他是有真本事,還是只會吹牛皮”
原來在蔣延徽的策論開頭,他就提到了許多能夠增加稅收的辦法,比如整治貪官污吏,勸課農桑,開源節流等等,這些都是一般人能夠想到的。
到這裏時,他的策論都沒有任何亮點,不過隨即他的話語一轉,接着就大肆貶低這些辦法起來,說這些老生常談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而且見效還很慢,不足以迅速解決如今吳國面臨的問題。
楊渥見他語氣如此之大,自然心中來了興趣,不由得繼續看了下去。
只見接下來,蔣延徽提出了自己的辦法,那就是大力發展海上貿易。
在蔣延徽看來,漢唐盛世之時,天下之所以富足,主要原因便是控制了西域,這就使得中原地區能夠通過西域絲綢之路發展貿易,從而使國家富足,百姓安居。
如今吳國雖然沒有控制西域,但吳國卻控制了許多重要的海港。
通過大海船進行貿易,其成本比通過絲綢之路要更加低一些,也更加方便一些。
在盛唐時期,像揚州等重要港口就有許多番商前來,給這些地區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極大的促進了這些地區的繁榮。
而如今剛剛被吳國攻佔的泉州,又是一座非常重要的海港,在這個時代就有各地的番商前來貿易,若是能夠在那裏設立市舶司,然後大力發展海上貿易,光是從中抽取的關稅就足以讓國家富足起來。
看到這裏,楊渥便滿意的笑了起來。
在泉州開設市舶司的計劃,如今還沒有正式施行,現在知道的人也不多,只有少數幾個重臣才知道。
若是這個蔣延徽能夠自己看到這一點,那麼此人的眼光就足夠讓楊渥刮目相看了。
不過更讓楊渥感到驚訝的是,蔣延徽不僅提出了要大力發展海上貿易,更是提出了要由國家出面組建商船隊來進行貿易。
這就彷彿國家的鹽、茶等專賣制度一般,由國家來壟斷進行海上貿易帶來的利潤,必然能夠迅速解決國家收入不足的問題。
此外,通過私人發展海上貿易,不僅發展速度較慢,而且因為海上貿易的風險較大,很容易遇到海難,一般家庭都承受不了這麼大的風險,所以只能由國家來主導這一切。
看到這裏之後,楊渥都不得不停下來仔細思考起來。
說實話,對於國家壟斷專賣或者專營這一點,楊渥向來是不怎麼感冒的。
像鹽專賣還好一點,畢竟食鹽這種東西太過重要,乃是與每個百姓息息相關的支援,若是不直接控制在國家手中根本難以讓人放心;此外,鹽專賣帶來的巨大收入也是楊渥對其容忍的一大原因。
不過對於茶專賣等相對不那麼重要,卻又極大影響百姓生活的,若不是如今國家財政緊張,楊渥只怕早就放開了這些專賣項目。
身為一個後世來人,楊渥從本能上就有些反感這種由國家控制和主導的經濟活動。
後世的那些國有企業,各種低效和貪腐的情況一直都飽受詬病,給楊渥留下了極為不好的印象。
更何況在這個時代,在缺乏後世的先進管理技術和有效競爭的情況下,這種由國家來主導的經濟其效率只有更低,而且更容易滋生腐敗。
當初整頓鹽業時,楊渥就對其中的各種貪腐和低效感到震驚,雖然後來經過大力整頓之後情況有所改善,但楊渥知道,要不了多少時間這一切只怕又會恢復原狀了。
所以在楊渥看來,若是沒有必要的話,還是少一些國家壟斷的好。
不過在看來蔣延徽提到的理由后,尤其是看到他提出的私人難以抵抗海上運輸的風險問題和發展速度較慢的問題,讓楊渥深思起來。
望着依舊在專心致志的檢查着自己的正式答卷,絲毫沒有受到影響的蔣延徽,楊渥在心中想着:“不管如何,就憑這條由國家來建立商船隊的主張,就可以說明此人是一個不錯的人才,我便是將五妹嫁給他倒也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