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貺節?(1)
天貺節,又稱六月六、回娘家節、蟲王節等。六月六是一個小節,節日活動較少,主要是藏水、晒衣和曬經書,婦女回娘家,人畜洗浴,祈求晴天等活動。(一)回娘家漢族有一個傳說。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卿孤偃驕傲自大,氣死親家趙衰。有一年晉國遭受災害,孤偃出京城放糧,女婿想乘孤偃過生日之時,為父親報仇,殺死孤偃。女兒知道后,星夜趕回娘家報信,讓父親有個準備。孤偃放糧回城,深知自己辦了壞事,悔恨不已。他不僅不怪女婿,還改正了自己的毛病。事後,每年六月六日,孤偃都把女婿、女兒接回家裏,合家團聚。後來傳到民間,逐漸成了婦女回娘家的節日,還稱為姑姑節。上述傳說乍看頗有道理,實際並非如此。女兒回娘家是經常性的,但是什麼時候能回,要看夫家能否離開,如農忙時節、節日期間,女兒要在丈夫家生活。而農曆六月農閑期間,才為女兒回娘家提供了方便條件,民諺說“六月六,請姑姑”,因此,婦女回娘家是天貺節的重要內容。此時,小孩也要跟隨母親去姥姥家,歸來時,在前額上印有紅記,作為避邪求福的標記。河南婦女回娘家時,要包餃子,敬祖先。婦女要在祖墳旁邊挖四個坑,每個坑中都放餃子,作為掃墓供品。另外,甘肅榆中在六月六廟會上,求育婦女要跪在太白泉邊,從水中撈石,用紅布包好,祈求得子。(二)曬書關於天貺節的來歷,認為是道教元始天尊賜書於人間。在民間,傳說玄女賜給宋江一部天書,使他替天行道,扶危濟貧。正因為有六月六降天書的傳說,又傳說當天是龍曬鱗的日子,天晴日朗,當時又處於盛夏,多雨易霉,這種多雨天對書籍、衣物都十分不利,因此只要遇到晴天就要進行曝晒。河南有首民諺:“六月六曬龍衣,龍衣曬不幹,連陰帶晴四十五天。”此時從佛寺、道觀乃至群眾家裏,都有晒衣物、器具、書籍的風俗。婦女在此日多洗頭,把小狗、小貓等寵物轟下水洗澡。在六月六還有一種藏井水的風俗。這種藏水、晒衣是講究夏季衛生的良好民風。(三)求平安一年四季,對老弱病殘者最有威脅的季節有兩個:一是盛夏,二是臘月。此時死亡率高,發病者也多,因此在六月六特別注意人畜的安全。山東臨朐地區在六月六祭山神,祈求“男人走路不害怕,女人走路不見邪”。大象是歷代最受歡迎的觀賞動物,也用於雜技,六月六必為大象沐浴。在民間吉祥圖案中也常以大象為吉利的象徵。除洗象外,也洗其他牲畜。廣西壯族以六月六為牛魂節,此期間為牛洗澡,讓牛休息,喂各種好飼料。另一種方式是施用巫術。在大雨將至之際,如天氣連陰不止,閨中兒女,剪紙人懸挂在門的左邊,稱“掃晴娘”。這是一種比擬巫術,企圖利用掃晴娘把陰雲驅散,以期迎來陽光充足的晴天。這種巫術剪紙在中國北方廣為流傳,如隴東地區稱為掃天婆、掃天娃娃、驅雲婆婆等等。這些人皆為婦女形象,伸展兩臂,兩手各持一把掃帚或樹枝,作驅雲趕雨的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