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局局長(2)
航海局長不直接過問外交或作戰事務,所以尼米茲不了解美國和日本之間高層談判的情況。他不知道美國的密碼研究員破譯了日本的外交密碼,掌握了東京政府同日本駐華盛頓及其他地方使領館的電報。然而在辦公閑暇的時間,他常常坐在鬆軟的皮沙發上閱讀政論報紙和雜誌,或者背着手長久地面對海軍地圖,靜靜地演繹可能發生的海上戰爭的戰略棋局。那些星羅棋佈的太平洋島嶼像一隻只引人注目的棋子,吸引着尼米茲深思的目光。他通過閱讀書報、雜誌,敏銳分析問題,幾乎使他像國家最高軍政領袖一樣掌握了日本的動向。早在1931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之時,它就開始走上準備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道路。美國拒絕承認憑藉武力所造成的變化,嚴詞提醒日本:必須恪守條約規定。然而歐洲的一些國家不支持美國的立場,竟使日本得以繼續推行其侵略政策,未受到遏制。1941年7月,日本宣佈法國維希政府同意法屬印度支那(越南、老撾、柬埔寨等地)為其“共同保護領土”,美國感到問題的嚴重性,美、英兩國政府和荷屬東印度群島立即做出報復反應,凍結了日本的所有資產,並禁止向日本出口石油,使日本的石油資源進口面臨徹底崩潰的危險。美國最高決策層分析,日本當時有三條道路可以選擇:第一,通過談判迫使美方解凍他們的財產,並提供汽油;第二,停止侵略行徑,緩和與西方國家的關係;第三,侵佔盛產石油的東印度地區,以保證資源供應。消息靈通的觀察家們預料日本選擇第三條道路的可能性極大。1941年秋天以前,日本人顯然沒有受到遏制,甚至還甘冒與美、英作戰的風險。尼米茲從軍方情報機構獲悉,日本人為了確保向南進攻的翼側,可能出兵佔領菲律賓、新加坡、香港甚至關島。尼米茲站在地圖前,雙手環抱,沉思良久。在他的腦海中浮現出日軍戰艦咄咄逼人的進攻態勢,他感到這種進攻態勢是如此兇狠,幾乎難以受到有效的遏制。1940年,美國艦隊在海軍部的指示下從西海岸調防到珍珠港,這顯然不過是軟弱的外交聲明而已。當英國的艦隊駛抵新加坡,對日益嚴重的危機做出進一步的威懾反應后,憂心忡忡的日本政府趕忙派特使前往華盛頓,試圖通過外交途徑緩和局勢。對日本而言,與美英這樣的大國開戰畢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需要在各方面做好充分準備。與此同時,羅斯福總統在軍事上採取“先歐后亞”的方針,試圖在政治上安撫日本,以犧牲中國乃至荷屬東印度群島的某些利益為條件,同日本達成暫時的妥協。因此,羅斯福總統直接向日本天皇呼籲,要求他將日軍從印度支那南端撤出,以求得所謂“太平洋上的平靜”。那麼,這種和平的外交努力能否真正奏效呢?尼米茲對此深感憂慮。他認為美日之間交戰不可避免,戰爭會在某個未曾預料的時候突然展開。但是,以何種方式、在什麼地點爆發尚難以把握。他的腦海中突然閃過一個模模糊糊的念頭:日本有沒有可能突襲美軍在太平洋沿岸的海軍基地,給美國海軍以毀滅性的重創呢?果真如此,美國的損失將不可估量。因為日本在太平洋的海軍力量是具備這一實力的。尼米茲抓住這一思路,繼續展開他的分析:由於歐洲戰爭爆發,美國新造的艦船大都部署在大西洋。1941年春,海軍作戰部長哈羅德·斯塔克將軍把3艘戰列艦、“約克敦”號航空母艦、4艘輕巡洋艦和2支驅逐艦中隊從太平洋調往大西洋,美國用於運輸船隻的護航飛機也主要部署在大西洋戰場。英國雖然同意派兵增援新加坡,但它需要集中大部分兵力對付德國海軍。荷蘭在東方沒有輕巡洋艦以上的艦隻。因此,在太平洋戰場,實際上是美國單獨抗擊着強大的日本海軍。美國艦隊各種類型的艦艇均處於劣勢。更為不利的是,美國須以3艘航空母艦對抗日本的10艘航空母艦。尼米茲想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海軍部,拿起話筒又放下了。他的這一想法只是假設,根本無法得到證實,也就是說他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結論性意見,如果就這樣報告海軍部,顯然是不合適的。從整體戰略看,日本未必敢於冒犯美國,首先,日本希望等待歐洲局勢的發展,在西方更多地吸引美英力量;其次,日本如果偷襲美國,在海軍這一局部領域也許得逞,但必然面臨與美國全面開戰的風險,在戰略上來講,是不合邏輯的。尼米茲從可靠的渠道了解到,日本海軍的實力人物山本五十六是力主避免與美國公開交戰的。因此,尼米茲認為,即使日本方面將要有所行動,它的主要目標將更有可能是新加坡。實際上,尼米茲即使認定日本將襲擊美國,並將這一想法彙報給海軍部,也未必會受到足夠的重視。因為他的責任只是招募兵員,而不是戰略決策。何況他自己也對這一假設持懷疑態度。當時的尼米茲與很多美國高層軍官一樣,雖然承認日本的強大,卻不願相信日本已經強大到足以正面對抗美國的程度。一個面積類似於加利福尼亞州大小的國家,如果敢於冒犯美國,那無異於自取滅亡。但是,事態的發展證明了尼米茲最初的預測。1941年12月初,敏感的美國報紙報道了英國飛行員提供的消息:一支集結在印度支那南端的龐大的日本艦隊正向暹羅灣推進,軍事專家認為這支艦隊將向新加坡發起進攻。戰火硝煙距離美國本土似乎依然十分遙遠,美軍在太平洋地區的防禦能力儘管相當薄弱,但好像還來得及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