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歸國MBA史冬梅(1)

個案:歸國MBA史冬梅(1)

史冬梅的職務史冬梅在殼牌中國公司擔任內部審計經理職務。內部審計對國內來說,是一個非常新的領域和理念,常常被誤會為財務管理。事實上,它是一種公司內部的風險管理制度。在許多跨國公司,這是一類很重要的職務,但在中國,可能只有殼牌公司設立了內部審計。殼牌的管理有一個標準的內部風險管理制度。一個油站爆炸,帶來的損失是巨大的,所以殼牌對風險管理投資很大——養一個內審部成本其實很高。內部審計在公司的位置很特殊,因為它屬於公司中非常高的管理層,所以好多時候在經歷、經驗等方面要求很高。一般在國際公司都是外國人做這個職位,史冬梅是第一個本地化的。她的前任是老外,接任她的也是老外。史冬梅對自己的職業很滿意。她每年都要跟老闆討論自己的職業目標,要想達到目標自己欠缺哪些能力,應該怎麼彌補差距……她的個人計劃是在一個大公司做高級財務管理工作。史冬梅的經歷史冬梅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政府部門當翻譯。史冬梅原來的單位是北京科委,畢業的時候剛21歲,正趕上進外企熱,好多同學都去了外航什麼的,為了去外企,當秘書都可以。史冬梅的父母比較正統,所以選擇了科委。史冬梅去科委的時候碰上科委青黃不接,沒有太多的年輕血液進政府,沒有很好的科技翻譯。她剛好補了這個缺。當時史冬梅所在的部門就只有她一個人會外語,所有的項目都是她來做翻譯,那幾年跑了很多國家。做的是不同的項目,做多了就發現,雖然項目不同,但在管理理念上都是一樣的,像做石油和醫藥,看起來不一樣,但是它們的生產環節都需要很多的質量控制和很好的監督機制,需要不斷更新。這段工作經歷對史冬梅非常有用!首先,她熟悉了各個領域。她跟以色列做過農業項目,跟肯雅做過醫藥,另外還做過新型建築材料、風險投資等等。當時的太平洋風險投資是北京第一個風險投資公司,是跟IDG合作的,翻譯和談判都是史冬梅。另一方面,她接觸了很多人。對於年輕人來講,見識是最重要的。她見的人都是很高層的,他們的很多理念對史冬梅衝擊很大。後來史冬梅代錶殼牌跟中方談比較大的項目,與同事一比,發現自己比他們要強得多。因為他們一直在外國公司做,沒有自己那麼多的經驗,沒有那麼大的接觸面,不知道談大規模的項目應該是什麼樣的步驟,主要的難點會在什麼地方。而史冬梅在政府部門工作時,就已經學到如何跟領導打交道。中國員工很怕跟高層作闡述,但是史冬梅曾經做過高層領導的翻譯,所以不那麼膽怯。史冬梅的能力史冬梅認為,最重要的工作能力是在面對一個新項目時,如何找到它的難點和解決方法。在跟非洲國家合作時,面對的最大困難是如何管理不確定因素。一個項目從技術合作、技術訪問到後來的技術銷售,可能需要2-3年時間,跨越的時間很長。但非洲很特殊,最不穩定的是政治因素,也許在這2-3年裏,一個國家己經換了好幾個領導人,合作夥伴也換了兩三個;也許你的上一個合作夥伴是這個族的人,很快又變成了另一個族的人,而這個族可能是上一個族的死對頭——非洲族與族之間的矛盾是很激烈的。這時候需要管理的就是,不管合作對象怎麼變,都要把這些人永遠團結到項目的周圍。再舉一個例子,和芬蘭進行齒科項目的合作。芬蘭人對專業是很注重的,他們務實、講利益。這時,主要精力要放在項目本身的效益而不是人上。你的工作重點就是要讓對方相信這個項目是雙方互惠的。從對方那兒拿東西,要怎麼拿才能付出最少或者最合理是一個關鍵。再比如跟德國人合作,可以學到最嚴謹的談判方法。跟德國談塗料合作的時候,一談談到凌晨三四點。史冬梅跟對方負責人一直改、改、改,哪怕是一個無傷大雅的意向。現在再有這樣嚴謹的談判,她一點都不會害怕。德國人很嚴謹,他們對時間的管理是非常厲害的,他說在什麼時候完成就什麼時候完成,絕不會拖延。史冬梅跟德國人學會了管理時間。選擇MBA既然在政府部門做得不錯,收穫也很多,為什麼要去念MBA呢?史冬梅認為,工作中學來的這些東西當時未必能在理論上認識得到,很多領域的東西都不清楚。政府沒有提供學習專業知識的機會,都是自己摸索。從最初談判到申請資金,再管理一些資金,像東南亞的一些項目資金都是她來管的。這使她動腦筋:應該怎樣管理這些資金?這全是一個自覺自學的過程。後來覺得自己的知識有欠缺,缺乏理論性和系統性。在科技部門工作了5年後,她決定去讀MBA。史冬梅是1997年念的MBA,那時已經28歲。選擇英國的克蘭菲爾德也有歲數的原因,因為這個學校提供一年制的MBA,其他學校一般是兩年制。史冬梅1998年就回來了。自我評點我分析能力很好,對數字很敏感,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強。我想我做高層管理或者戰略會非常好,在這方面,我有條件。MBA是最好的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如果我要做新聞業,肯定不會去讀MBA。中國人有個誤區,什麼東西熱就追什麼,其實還是要看自己的方向,將來想做什麼。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產路線圖:一步一步成“中產”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中產路線圖:一步一步成“中產”
上一章下一章

個案:歸國MBA史冬梅(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