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是什麼
中產階級的定義■中產階級是指社會中間階層,不是單純指中等收入者。其確定標準包括三個方面:收入、職業和文化程度。■中產更應該是一個多維度的測量指標,尤其是以職業分層指標作為依據的。職業的分化和專業化而導致的生活方式的差異,可能已經超過了消費能力的大小所能引起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差異。中產階級的流行定義定義一“中產階級主要是指民族資產階級。”關於中國社會階級分析的經典文獻,是**同志在1925年寫成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在此後的許多年時間裏,這篇文章一直是我國界定社會階級關係最重要的依據。**同志通過對階級的劃分確立了識別“敵人”和“朋友”的標準。不同階級的經濟地位,決定了他們的政治態度,因此也決定了他們和革命的關係。**同志認為中產階級具有兩面性,並沒有以本階級為主體的“獨立”革命思想。在我國20世紀漫長的歷史敘述中,“中產階級”這個概念的使用頻率不高。這當然與這個“代表中國城鄉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的階級在內憂外患的歷史處境中難以生長壯大有關。定義二擁有一定的知識資本及職業聲望,如高中以上學歷或取得各級、各類專業技術職稱及資格,大多從事腦力勞動且具有較高市場回報及較好社會地位的職業;對其授權管轄的工作對象(如下屬人員)擁有一定的調度、支配、控制權;對其上司及其業務安排,有一定的建議權、發言權;主要靠工資、薪金等合法收入與報酬謀生,其收入及財富水平屬社會中等水平者。換言之,從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和社會文化地位上看,他們均處於現階段社會的中間水平。這是一些研究者為中國中產階級下的定義。這個定義雖然強調了職業(職務)和經濟收入,但也是一個貌似明晰、實則含混的定義。定義三美國社會學家賴特·米爾斯在20世紀50年代給中產階級下了一個定義。他指出,依附於龐大機構、專事非直接生產性的行政管理工作與技術服務、無固定私產、不對服務機構擁有財產分配權、較難以資產論之、靠知識與技術謀生、領取較穩定且豐厚的年薪或月俸、思想保守、生活機械單調、缺乏革命熱情,但為維持其體面與其地位相稱的形象而拒絕流俗和粗鄙的大眾趣味的群體。米爾斯的中產階級定義局限於企業與政府機構的白領範圍,把自由職業者與中小企業主排除在外。定義四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的某位官員2001年在深圳說:“未來5年,中國將有兩億人口進入‘中產階級’消費群。”這位官員解釋說,所謂“中產階級”指的是“擁有穩定的收入,有能力自己買房買車,能夠將收入用於旅遊、教育等消費的人群”。定義五以上中產階級標準都主要是從經濟收入這一個方面來進行衡量的。而學者蕭功秦在《當今中國的中產階級與知識分子》一文中指出:“我們不能把所有在經濟收入方面比較富裕的人士都稱之為中產階級,中產階級從本質上說,是指那些運用自己的知識技能作為‘軟資本’來參與市場競爭,並因此取得競爭優勢的人們,他們所受的教育,他們的審美趣味、生活態度與價值觀念,一般而言較為精緻化。那些投機商、暴發戶、利用權錢交易的權力尋租者,利用權力地位取得財富、地位等稀缺資源的人們,嚴格地說,並不屬於社會學意義上的中產階級。知識型企業家與知識型能人是當今中國中產階級的主體。”這樣一個中產階級標準可以概括為:有錢,有文化,還要有良好的道德意識,缺一不可。顯然,按照這個標準,可以稱為中產階級的人數會更少一些。國人對中產階級的期望不僅僅限於經濟方面,如增加社會總購買力等,還把社會穩定和進步的希望寄托在他們身上。因此,蕭功秦描述的中產階級標準應該比較符合我們對中產階級的想像。定義六作家王朔說:“中產階級不見得要從經濟收入上劃分,安於現狀的,尊重既有社會等級和道德規範的都可在觀念上列入中產階級。”對王朔的定義,認同的人可能會更少。按王朔的說法,中國最大數量的中產階級應該出現在10億安分守己的農民中間。但眾所周知,中國農民中的大多數現在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不是中產,而是溫飽和小康。總之,中產階級是泛指社會中在經濟、地位或心理上屬於中等階層(如粗率地將社會分為上中下三等)的社會群體。所以,中產階級基本上是一個經濟學和社會學名詞。關於中產階級的定義,之所以眾說紛紜,是因為它具有客觀性(如收入、財產之類)與主觀性(美國有些在經濟上屬於上層或下層的人,都自我認同為中產階級)。同時,各個國家的中產階級標準並不相同(如美國工人階級的收入不亞於其他許多國家的中產階級甚至上層階級)。各個社會的中產階級組成也不同,有些社會以小商人、自由職業者為主,有些則以工薪階層、白領人群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