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主義的興起 1917―1989(1)

共產主義的興起 1917―1989(1)

從1861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宣佈農奴解放起,到後來的布爾什維克的興起,直至1989年柏林圍牆的倒塌,接踵而至的是激進、主動的“公開化”和改革。在世界歷史上,這場為建立一種新的社會而進行的鬥爭中,前蘇聯是震源中心,它的崩潰引發了意義最為深遠的嘗試。1861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1818—1881)廢除了農奴制度,因此便從理論上為俄國尚未開化的農民階級結束了持續兩個世紀的奴隸制度。在之前的200年期間,地主可以買賣整個農民一家,擁有土地的上層階級中,衡量他們地位的至高象徵就是看他們能夠擁有多少數量的農奴。農民生活在地主為所欲為的剝削下。地主們更多關心的不是如何經營他們巨大的家業。相反,他們選擇在自己的庄園裏過着奢靡的生活,在房間裏佈置昂貴的法國傢具和油畫,在花園裏裝飾精美的雕塑。他們經常舉辦酒宴和舞會,盡情狂飲白蘭地和香檳。所以他們經常陷入巨額債務中也就毫不奇怪了。俄國的農村長期以來一直是由地方長官掌管治理。這些地方長官遠離中央權力機構,他們通過訓練不正規的警察機關,向農村徵收稅款,維持法律制度。這些地方長官是**沙皇高深莫測的權力的具體化身——是沙皇天賦權力的實施工具——他們有權從本地區徵收來的什一稅中得到豐厚的報酬。而且,他們的這些特權經常是通過粗暴、不公正、殘忍和公開掠奪的方式進行的。實際上,他們自己就是法律。農民們只能通過信仰正統基督教,才能把他們與統治階層的高壓隔離開來。在異教與迷信黑暗的潛流下,他們的信仰就像一根點燃的飄忽不定的蠟燭。農民們還有一個很深的村社組織傳統,是為了抵禦一些自然災害所採取的重要生存戰略,如作物歉收,疾病,飢荒等。這是因為俄國的農村生活非常艱難和不穩定,遠遠不是田園詩般的寧靜安詳。這些村社在仇恨與暴力中經常被分離,而且村社是由保守的族長掌權,族長支配着整個村社的決定,而族長通常把自己的私人利益置於整個村社的利益之上。然而有一個光榮的傳統就是,農民可以直接向沙皇請願,向沙皇講述,使其確信,關心到他們的生活的每個細節,然後仁慈的沙皇會解決一些農民們抱怨的不公正與困境。在最壞的情況下,17世紀英國政治哲學家托馬斯·霍布斯曾說的話似乎可以絕好地描述一個在19世紀上半期的俄國農民的生活:它確實,並且經常是“貧窮,骯髒,野蠻未開化,匱乏”。然而實施霍布斯提出的解決辦法,對俄國來說又確實很困難。霍布斯憤世嫉俗的想法就是:人性本惡,所以只能通過國王的權威,貫徹國王嚴厲的、佔據主宰地位的意志,對人民進行統治管理。然而,這時候俄國已經步入一個與霍布斯的設想非常不同的軌道上了。這個軌道就是,在僅僅不到半個世紀裏,統治俄國長達300年的羅曼諾夫王朝垮台了。在俄國中央皇權所在地——莫斯科和聖彼得堡,亞歷山大二世領導的解放農奴運動在他1881年被刺殺以後,也遭到了挫折和停滯。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最終無法幫助前農奴們獲得土地,在逃過了幾次被刺殺的危險之後,他最後被民粹主義運動的一個分支——民意黨的一個成員投炸彈炸死。在亞歷山大二世被炸死的當天,他剛好籤署法令,批准了地方政權新增的一些權力。亞歷山大二世的努力被他的繼承人亞歷山大三世(1845—1894)徹底否決了。亞歷山大三世長相令人望而生畏——身高超過6英尺,濃黑的鬍子,寬闊的肩膀,有力的雙手——他是一個既無才幹又無意志的新沙皇。然而他卻開始從事一個災難性的保守路線,重新確認古代君主**特權,把中央集權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而當時俄國社會正在加速現代化,工業化大潮正改變着城市和鄉村,新知識快速地向新的社會階級傳播。地主們遭到農業產量嚴重衰退的重創,他們發出痛苦的呼籲,要求立憲政府、法治、議會和公民自由。亞歷山大三世高高在上,對這些呼籲要求毫不在乎,堅持沙皇作為一個封建君主的神聖特權,堅持沙皇生來統治整個俄國人民就是統治自己的私有財產——俄國是上天賜給他的私人領地。夸夸其談、強硬、傲慢,亞歷山大三世還是一個十足的酒徒,酗酒最終驗證了他的毀滅。當他患上了腎病後,皇后要求他戒酒,但是亞歷山大三世在自己特製的中空靴子裏藏着一個燒瓶。他一發現皇後轉身背對着他,就迅速從靴子裏掏出燒瓶,貪婪地喝上一大口。1894年,亞歷山大三世便龍馭上賓,駕崩時年僅49歲。亞歷山大三世的繼承人,尼古拉二世(1868—1918)是一個性格截然不同於他父親的人。尼古拉害羞,小心謹慎,並且舉止文明,無懈可擊,他有一種嬰孩般的氣質,他的父親曾經認為他是個傻瓜,當初並沒有考慮他作為繼承人。然而,尼古拉領導着皇室向緊隨其祖先的古老過去邁進,並且走得更深遠了,最終把他和他的王朝陷入進一個中世紀幻想的致命畫面之中,這個畫面是由對羅曼諾夫王朝曾經的輝煌進行重新設想而編織起來的。此外,尼古拉生長在皇室宮廷,對俄國農民的情況幾乎是一無所知。如果要是問這些貴族們對俄國農民有什麼見解,他們傾向的觀點就是對廣大的俄國內陸地區稍有些輕蔑,認為這些地區落後、骯髒。他們崇拜法國,認為法國是文明高貴的典範。他們經常奔赴法國,只為能夠在其閃亮的金光大道上消磨閑暇時間。軍事武器交易以及發展都是從法國銀行獲取貸款,工業發展更加堅固了兩國的聯繫。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解剖人類罪惡的現代歷史:《震驚世界的日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解剖人類罪惡的現代歷史:《震驚世界的日子》
上一章下一章

共產主義的興起 1917―198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