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第 101 章
本文獨家發表晉-江-文學城,補齊訂閱可立即解鎖新play哦*
陳孝宗示意他說,陳景書道:“父親還記得前幾日來的那幾個洋人吧?”
陳孝宗點頭:“那幾個洋人我安排去做翻譯了,怎麼了?”
盧克思等人比陳景書早出發幾天,也一早到了揚州了,因陳景書早有信來,陳家自然有安排。
陳孝宗倒是有趣,他們家常和洋人有交往,只是有些洋人的大晉話說的真的不咋地,這回得了盧克思三人,陳孝宗居然叫他們去做翻譯了。
陳景書一邊想着自家爹可真會使喚人一邊拿出本書遞過去道:“我倒是覺得,比起做翻譯,他們更有大用處呢。”
陳孝宗接過一看,卻是一冊陳景書自己歸納的洋人學問的實際應用問題,從水利到生產,皆有說明:“兒子這些日子倒也看了些洋人們的書,覺得他們有些學問還是有用的,既然如此,不用豈不是可惜,另外……兒子還有一重想法。”
陳孝宗不是迂腐的人,此時翻着書,他見識經驗都遠超陳景書,有些陳景書沒想到的,在他眼裏卻是大把白花花的銀子在招手,這會讓問道:“你若說用這些洋人做事,我看是可以的。”
陳景書道:“父親眼光高明,這些事情哪裏需要我來說,父親一看就已經清楚了,我倒是要說另一件事情呢。”
陳孝宗看着他,陳景書繼續道:“那些洋人是來傳教的,我想着,若是不給他們找點其他事情做,他們對我們家的事情恐怕也難上心,何況洋人的東西終究是洋人的,倒不如咱們自己學到手裏踏實。”
陳孝宗的眼神動了動:“你想如何?”
陳景書道:“咱們家是不缺錢的,往年揚州若遇上什麼災禍,出錢出糧,出人出力父親從未含糊過,因而揚州百姓也都感念父親之恩,只是這都只有出去的沒有進來的,何況平日裏父親也不做什麼了,我想着,既如此,我們不如設一濟養院收留那些無家可歸之人。”
陳孝宗道:“你的想法恐怕不止於此吧?”
“父親英明!”毫無新意的誇獎讓陳孝宗瞪他一眼,陳景書也不在意,繼續道:“我想着,年紀大了的也就罷了,正值壯年的,不如請人教他們點手藝,一則他們自己日後有生活的依靠,二則也不讓咱們自己負擔太重,另外就是,若有那些孤兒的,年紀小的不如就教他們讀點書,不過三百千一類認識幾個字罷了,若是學不成的,長到十幾歲,也教他們學手藝,若有天分好家身清白的,或是要他們去學洋人的學問,或是……讀書科舉,不也都好么?”
陳孝宗聽着前面的倒還不在意,聽到後面卻是目光如劍般盯着陳景書:“學洋人的學問也就罷了,科舉?”
他的指尖敲了敲桌子,冷笑道:“你的盤算倒是大的很!”
顯然,陳孝宗一眼看穿陳景書暗地裏的打算。
對於陳景書來說,他既打算在日後做點改變,就知道歷來做這些事情是不易的,可惜陳家人丁單薄,他並無可依仗的兄弟,就算大伯陳孝祖門生弟子無數,但那是陳孝祖的人脈,何況那些人的想法是不是沉迷在□□上國之中,是不是古板迂腐,甚至……是不是和他要做的事情有根本性的利益衝突,這都不好說。
既然如此,不如自己培養。
反正他現在年紀也不大,沒有等不起的說法,再加上他們自家養出的人,這些孤兒出身的,不僅從一開始就打上了陳家的烙印,就算以後真的出息了,也是出了陳家並無可依靠的對象,既然在官場上依靠了陳家,也就沒有其他路子可選了。
陳景書很清楚陳孝祖是將他做繼承人看的,錢財還能留給陳珞,但其他的必定都是給他的,陳景書自己只要不是扶不上牆的爛泥,未來就不必愁。
陳景書要那些孤兒學些洋人的學問,就是要他們開闊眼界,從小沒有古板的印象,以後幫他做事的可能性就很大。
只是他這小算盤才剛開始打就被陳孝宗一眼看破。
陳景書心道果然姜還是老的辣呀。
他是知道自家向來不愛攬權的,當年皇帝曾想下恩旨特許陳家的爵位再襲幾代,卻被祖父陳豫拒絕了,陳孝祖雖然官做的大,卻從來不結什麼黨派,如今陳景書要做的事情是和陳家歷代的傳統逆着來。
陳景書心中本已經做好了被責罵的準備,卻未想到陳孝宗只是在沉默一會兒說道:“那些孤兒中若有讀書出息的,就給些銀兩田地,讓他們自成家業吧。”
“父親?”
陳景書有些不解,陳孝宗卻道:“他們獨立出去了,自然不算你的什麼黨羽勢力,但到底結的善緣還在呢。”
陳景書略一想就明白過來陳孝宗這手遠比他的高明。
誰都不願意寄人籬下低人一等,陳孝宗說若有好的,就許他們獨立,這就是給足了面子和尊重,不結半點仇怨,但實際上這些人與陳家的善緣恩情已經結下了,日後自然和陳家親近,可要說這些人是陳家的勢力,嘿,這話可說不通吧?隨便幾句話就能推的乾乾淨淨了。
陳景書說出自己的想法,陳孝宗道:“這只是一重,還有就是,這世上並不是人人都好的,也不是你對人好,人就一定記得恩情,要回報你的,叫他們獨立出去也是這個意思,你要是真的想用人,有好的,既有善緣在,再結交總是方便,若有不好的,與你又有什麼關係呢?”
聽到這話,陳景書是不服氣也不行了:“一切都聽父親的。”
只是……
陳景書道:“父親不問我想要做什麼么?”
陳孝宗道:“兒孫自有兒孫的命,你想如何哪裏由我?總歸我和你大伯活着一天,你要是有壞事的苗頭,我們總能把你撈回來,若是我們死了,又哪裏管得到你?陳家就算敗在你手裏也是兒孫命道如此,我自問把你教的不壞,既如此也沒什麼再操心的了。”
當年陳豫對他和陳孝祖兩人也是如此,只說日後是躺在祖宗基業上做個紈絝,醉生夢死一輩子還是要做其他,都是他們的事情,陳豫自己只管教他們明白事理,不做壞人,也就足夠了。
“當年我和你大伯要做什麼你祖父也都不問的。”
只要不幹違背律法道義的事情,就不必去管。
陳孝宗自己也笑:“那會兒我還不明白,現在倒是想通了,你說我活着時候管你再多,等我死了又有什麼用,你還不是想幹什麼幹什麼?”
還不如活着的時候任由兒孫去鬧,做得好也就罷了,若是犯錯,有長輩在,就算有損失,家裏也不會傷筋動骨,等吃了虧也就成長了,就算以後自己死了也安心,總比那把兒孫捏在手裏一輩子,臨到死了都不敢閉眼的好。
陳景書卻不由呆住。
總覺得他們這一家子畫風清奇是祖傳的吧?
不過有了陳孝宗的支持,陳景書做事自然更有底氣了。
如此下午就去找了盧克思幾人一通忽悠,什麼先給百姓做善事取得信任才好傳教呀,什麼教幾個學生讓大晉百姓了解他們,就不會排斥他們之類,總之最後是把這三個洋人安排進濟養院了。
只是沒兩天,陳景書就接到林如海的邀請,請他去林府。
陳景書頓時有些好奇,不過還是揀了自己最近作的幾篇制藝並一些禮物上門去了。
林如海倒還是那副儒雅清逸的樣子,與陳景書說了幾句話,陳景書見他眉間似有憂愁,不由問了出來。
林如海嘆了口氣:“玉兒給我寫信,為怕我擔心她,從來都是報喜不報憂,但自己的女兒我如何不了解?我見她言語筆跡中都有幾分郁色,景哥兒,你對我說實話,玉兒在她外祖家過的到底好不好?”
這……
陳景書想起黛玉也說過不想要林如海擔心的話,一時遲疑起來,這既是林如海與賈府這姻親之間的私事,陳景書一個外人當然不能隨便說話,只是黛玉那裏雖然說不上壞,卻也實在說不上很好啊。
她一個小姑娘,剛失去母親就又與父親分離,偏偏外祖家對她遠不如說的用心,陳景書也心疼呀。
這到底是說還是不說呢?
陳孝宗今年三十八歲,留三綹清須,穿着打扮儘是文化人的樣子,鼻子上還時常架着一副花鏡,陳家祖傳的清俊相貌到了陳孝宗這裏也沒打折扣,因此哪怕陳孝宗本人是個秀才都沒中的,可要說看外表,說他是進士都有人信。
這年頭讀書人就少有不近視的,家境富裕的還好些,晚上還能多點幾盞燈,光線好些,若是家境差些的,不到看不清字是不會捨得點燈的,便是點了,也只一盞搖搖晃晃的小油燈,長年累月這麼看書,眼睛不壞也難。
陳孝宗雖未考中秀才,但當年也是苦讀過的,他的眼睛也是那會兒熬的近視了,待得了這海外來的花鏡,發現模糊了十來年的世界又突然清晰起來了,陳孝宗頓時愛不釋手,時常要戴着。
陳景書為此很是適應了一段時間才習慣。
不過他也為此知道這年頭已經有了比較原始的眼鏡了,除了近視的還有老花的,只不過這年頭眼鏡還是個稀罕物,得是錢權兩樣都不缺的人家才能有的。
扯句題外話,陳景書家裏除了下人僕婦住的房子,其他地方基本是見不着糊窗戶的紙或者窗紗的,他們家一水兒的玻璃窗,母親吳氏房裏還有個一人多高的大座鐘和大水銀鏡子,那水銀鏡子比之後世的清晰度完全不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