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和平協議后的加沙時局
這些年輕人經過狂熱崇拜訓練並配備武裝,被派往獻身其主的狂人隊裏服役,不惜犧牲個人性命而執行暗殺行動。激動人心的華盛頓時刻很快變得朦朦朧朧。以巴關係經歷一陣樂觀之後重又陷入困難時期。這一和平計劃僅是框架協議,要真正建立人們多麼渴望的和平,現在必須研究解決一個接一個的問題。目前,兩方幻想破滅。對立雙方都認為受到愚弄。和平協議簽署了,卻未制定所有文件,列出所有條件,這在歷史上尚屬首次。行動要快:創造和平動力是基本因素,但倉促行事有風險。別看麥稈輕得微不足道,竟然也會使阿拉法特、拉賓、佩雷斯三人駕駛的平穩機車脫軌。一年期間,巴以雙方都玩跳蚤咬人的小遊戲。每次,都須讓步或得利。內政考慮加上持久的討價還價,拉賓和阿拉法特面臨著那種置他們試圖構築的一切於危險境地的無結果的鬥爭。鑒於他們無力為新的現實提供摸得着的跡象,這種對抗使兇猛而刻毒的反對派得到加強。這些爭吵徒勞無益。自華盛頓握手以來,拉賓和阿拉法特的命運攸關,一個倒台,只能導致對方同樣的遭遇。面對政治決鬥,言辭決鬥,局勢正在積極變化。以軍很快撤出加沙領土與吉里科飛地。巴勒斯坦解放軍平穩接管。其任務巨大,因為加沙是一個區域,一個無行政結構、社會和經濟上捨棄的地帶。沒有道路管理,沒有下水道,街道坑坑窪窪,建築雜亂無章。大起義以來,以色列停止維修工程,使久已窮困的狀況更為加重。在八個悲慘的難民營,擁擠着八十萬居民的三分之一。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正是在這個有利的地方發表鼓動和復仇的演講,招募信徒。他們重點看中那些無所事事的青年人,使之高唱真主,以為可以找到消除貧困的治標辦法。這些年輕人經過狂熱崇拜訓練並配備武裝,被派往獻身其主的狂人隊裏服役,不惜犧牲個人性命而執行暗殺行動。這些獻身真主的穆斯林狂徒,在以色列也有回敬者。1967年以來,成千上萬的猶太移民遷入被佔領土,居住在堡壘式村莊裏。他們也正在找上帝,毫不猶豫地煽動希伯倫屠殺等事件,致使在族長墓前哀悼的五十來個穆斯林信徒喪生。報復行動是爆炸迪贊戈夫廣場公共汽車。在加沙,哈馬斯分子和法塔赫成員不再怕武力對峙。面臨這種局面,以色列和倡議協議的國家都深為不安。自治已上路,但阿拉法特不在加沙和吉里科。數月過去了,阿拉法特鎮定自若,還在突尼斯。難道他最後決定不去加沙和吉里科嗎?這一階段的失敗非同凡響,可能正合原教旨主義者的主張,他們不再後退,作威作福。如今,這種挑戰,依然是阿拉法特被迫提出的加沙時局的基本條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