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在江湖(1)

龍在江湖(1)

龍是虛幻的,可它比一切實有動物都更招中國人疼。我們把龍看作祥瑞,喜歡稱自己為龍的子孫、龍的傳人;一到喜慶的時候,就要舞龍舞獅;就是養兒子,也想盡量抓緊機會爭取在龍年養個龍子……我們總以為,古代的龍,地位應該更為尊貴,看,炎帝、黃帝、堯、舜這些聖王,人們都要把他們的誕生與龍扯上點關係;後世幾乎所有的皇帝,也都要努力證明自己是龍種。但實事求是地說,龍在古代的地位並不像我們想像得這麼高。首先,龍主要從事的是藍領工作。行雲布雨是龍的基本職責,即便做了龍王,這種臟活累活還得親自出馬。在神仙王國的權力體系中,負責降雨的有兩個部門,一是由雷神、風伯、電母、雨師組成的專業分工比較細緻的氣象部門,二是沒有採用分工合作的龍王系統。龍王雖然手下蝦兵蟹將眾多,但碰到要下雨,自己不去還是不行。降雨工作屬於重體力活,《聊齋志異》裏有個故事說,有個姓王的外交官出使琉球,船正在海上航行,突然半空中掉下一隻龍,激起幾丈高的水花。這條龍在海上隨波浮沉,下巴搭在船頭,眼睛半開半閉,精神委頓。船工說,這是天上行雨的龍,因為工作太辛苦,體力不支,所以從天上掉下來,這叫“疲龍”。過了不久,又有幾條疲龍掉下來,都是一副累得半死的模樣。如果只負責降雨,還勉強混得過去。糟糕的是,龍還經常被抓差。在《山海經》裏,幾乎所有有頭有臉的神仙出門都要配備專門的交通工具,這活兒自然是能上天又能下海的龍承包了。要說這些神仙也真夠老爺派頭,東方的句芒,南方的祝融、西方的蓐收,出門都是駕着兩條龍。北方的禺說是駕着兩條青蛇,其實青蛇也就是青龍。在當時,出門有兩條龍代步,比現在的奔馳600還要氣派。還有一些不那麼體面的活也交給龍來做。下界的凡人修鍊成仙,要白日飛升,天帝為了表示敬意,同時也給凡人們做出榜樣,往往會組織比較隆重的歡迎儀式,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派龍作為專車來迎接(也有可能是這些新晉神仙的飛行技術還不夠熟練)。黃帝升仙、蕭史乘龍,都是如此。就這樣,還有不少神仙嫌龍太土氣,沒有情調,不夠小資,寧願改騎仙鶴。龍雖然是天上的神仙,但是在古人眼裏,基本屬於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角色。龍很少能有機會展現自己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下雨的多少,下在哪裏,都要聽天帝做主,我們經常在神魔小說中見到這樣的場景,天帝派人拿令牌,到龍王家裏宣佈命令,然後龍王就得出門幹活,沒什麼價錢好講。魏徵夢中斬龍王的故事,說的就是龍王因為跟算命先生賭氣,不按照規定下雨,結果把自己的小命也丟了。不光天帝,就是有點本事的和尚、道士,也能隨意指使龍。宋代時,湖北武昌有位羅道士,本事頗為了得。有一天在黃鶴樓上作法,突然指着圍觀的一個人破口大罵,叫他趕快滾蛋。那小子也不敢多言,馬上縱身跳進長江。眾人奇怪不已,羅道士說,這人其實是江里的白龍,想危害武昌城,所以我把他趕走了。眾人不信,說羅道士肯定是和那人演雙簧,想糊弄我們,有本事你就叫白龍現身,讓我們也開開眼。羅道士滿口答應,把一片符咒投到江里,不久,江上一片灰暗,一條幾百丈長的白龍在江里現形,上下翻滾,眾人這才信服。龍雖然能上天下海,可人們總不由自主地把他當家畜來飼養。據說舜帝的時候,有位叫做董父的,了解龍的飲食起居,所以養了一大群龍(有點養豬專業戶的感覺),舜帝需要出門的時候,就由他安排交通工具,舜帝一高興,還給了他一塊封地,賞賜名號豢龍氏。但是隨着時間的變遷,到夏代時,豢養龍的技術就逐漸失傳了。因此,後世總有些好奇之士,千方百計、挖空心思地希望復興飼養和屠宰龍的技術。據說,這門手藝在唐朝出現過,當時首都長安有人專門替皇上飼養龍,水平高的飼養員,只要看看水的清濁程度就能判斷裏面有沒有龍,成色怎麼樣;哪位不小心讓龍走失了,他們也能有本事捉回來。既然可以把龍當家畜養,也就可以把龍當作家畜來吃。上面提到過豢龍氏,他的後代劉累,曾因為飼養技術不過硬,圈裏的龍死掉了一隻,於是他把死掉的龍做成龍肉羹砂鍋孝敬給夏王嘗鮮。沒想到夏王吃上了癮,每頓都要上這道菜。劉累想,這龍肉總有吃完的一天,將來不是要我的命嗎?膽一寒,不管三七二十一,乾脆溜之大吉。很久很久以後,還有位進士崔道紀,一不小心吃了條龍。那天,崔進士考取功名,心中高興,不知不覺就喝醉了酒,在旅館裏睡覺。僕人從井裏打水,發現有一條魚,老崔說:“正好,用這條魚做碗醒酒湯,給我醒醒酒。”吃過沒多久,有一位黃衣使者下界來宣旨:“崔道紀一個小小進士,竟然敢殺龍子!你本來可以官至宰相、壽過七十,現在全部一筆勾銷!”當天夜裏,崔道紀就暴病而死。老崔地位低微,吃了龍子要嚴懲,好像也算咎由自取;可這龍子也實在差勁,好歹也是神仙,怎麼隨隨便便就被凡人吃了呢?真是丟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神仙排行榜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中國神仙排行榜
上一章下一章

龍在江湖(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