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樂天知命
古人有許多說話,早先我自以為能領會其意義,其實所領會的極其粗淺。
今年過八旬后,感受時事環境教訓,乃有較深領會於心。此一不同,唯自己心裏明白而已,難以語人。
今略記之於下;人之領會於吾言者如何,又將視其在人生實踐上為深為淺而不同焉。
例如五十年前舊著《東西文化及其哲學》,曾比照
“智者不惑,勇者不懼”,指出
“仁者不憂”之大可注意,自謂能曉然其意義矣;其實甚淺甚淺。今所悟者乃始與《易·繫辭》
“樂天知命故不憂”一語若有合焉。樂天知命是根本;仁者不憂根本全在樂天知命。
何謂樂天知命?天命二字宜從孟子所云
“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來理解,即:一切是事實的自然演變,沒有什麼超自然的主宰在支配。
自然演變有其規律,吾人有的漸漸知道了,有的還不明白。但一切有定數,非雜亂,非偶然。
這好像定命論,實則為機械觀與目的觀之合一,與柏格森之創化論相近,不相違。
吾人生命與宇宙大自然原是渾一通徹無隔礙的,只為有私意便隔礙了。
無私意便無隔礙,任天而動,天理流行,那便是樂天知命了。其坦然不憂者在此。
然而亦不是沒有憂,如雲
“憂道不憂貧”;其憂也,不礙其樂。憂而不礙其樂者,天理廓然流行無滯故耳。
孔子自己說,“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意思可見。
孔子又雲,“五十而知天命”,殆自言其學養功夫到五十之年自家生命乃息息通於宇宙大生命也。
在平素缺乏學養的我如上所說,不過朦朧地遠遠望見推度之詞。即從如上所見而存有如下信念:一切禍福、榮辱、得失之來完全接受,不疑訝,不駭異,不怨不尤。
但所以信念如此者,必在日常生活上有其前提:“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是也。
臨深履薄之教言,聞之久矣。特在信服伍庸伯先生所言反躬慎獨之後,意旨更明。
然我因一向慷慨擔當之豪氣(是個人英雄主義,未是無產階級革命的英雄主義),不能實行。
及今乃曉得縱然良知希見茁露,未足以言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卻是斂肅此心,保持如臨深履薄的態度是日常生活所必要的。
此一新體會也。信得及一切有定數(但非百分之百),便什麼也不貪,什麼也不怕了。
隨感而應,行乎其所當行;過而不留,止乎其所休息。此亦是從臨深履薄態度自然而來的結果。
注一切有定數,但又非百分之百者,蓋在智慧高強的人其創造力強也。
一般庸俗人大都陷入宿命論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