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朝(2)

周王朝(2)

公元前770年遷都洛陽后,周王對周圍屬國的權威衰落,諸侯變成了相互征戰的國家:西方的秦,北方的晉,東北方今北京周圍的燕,東方山東地區的齊和南方長江中游的楚,另外還有一些小國如四川的蜀和山東的魯。魯就是孔子誕生和擔任過顧問的地方。現在把這些國家中的任何一個、或甚至把周王朝稱為“中國”都為時過早;每個國家在文化、語言和政治上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可能還有人種上的差別。我們知道,中國是在公元前3世紀秦統治下才形成的。秦帝國把自己強大的印記烙在了其後2000年居統治地位的中國式治國方略及社會組織之上。可以相當準確地說,中國這個名稱,最早是從中華帝國身份的創造者秦王朝開始使用的。直到這時,在眾多不同民族、文化和國家中,還沒有一支佔優勢的力量擁有今日中國的領土。這些勢力相互不斷攻伐,抵禦文明地區邊界周圍更加異己的民族,而當時的邊界仍遠遠在今日中國版圖之內。但民族與民族之間技術的傳播和交流可能相對容易和快捷,到周代中期,大多數民族看來已經多多少少分享了冶金、農耕和灌溉及其他技藝的共同成果,但它們在口語和書面語以及文化其他許多方面和政治制度上,仍存在如同中世紀晚期歐洲各形成中的國家那樣的差別。楚國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跨越長江流域中段兩岸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各競爭國家中生產力最高、佔地面積最廣;它的農業得益於較充沛較可靠的降雨、華中地區較長的生長期和遠為方便的灌溉。但它有自己獨特之處,特別是商人群體的規模和他們的重要地位,以及依靠水運的貿易和城市在其經濟中所起的作用。楚國的發展遠遠超出了過去商代的模式,因為商的權力由世襲地主貴族把持,商建立在奴隸或農奴勞動基礎上的農業實際上是惟一的財富來源。與華北諸國不同的是,楚還是一個海軍大國,它在長江及其支流和湖泊上都有艦隊,甚至擁有數量更多的平底帆船(內河船)。然而,楚國終於還是在公元前632年和前301年兩次被北方國家的聯盟打敗;雖然它繼續存在,但國力和後來的發展勢頭大大減弱,其他國家卻強大起來。這也許是那些改變了歷史進程的競爭之一,它把未來交給了以農業為基礎的獨裁主義帝國,而不是貿易和商人佔優勢的國家。一個按照楚國模式發展的國家勢必與秦的最後勝利所建立的國家大不相同。關於秦王朝的情況將在本章後面部分更詳細介紹。隨着農業單產和總產量的提高,已經有可能把大量軍隊投入戰場,因為至少在一年的某些月份可以把人力從農業生產中抽調出來並給他們提供剩餘農產品。戰爭規模擴大了,也更殘酷了,戰爭性質也從過去貴族之間為榮譽的英雄騎士式競爭,變成了規模更大的為生存的征討和戰鬥。這時期發明的裝有觸發機構的石弓極大地增加了殺傷力、射程和準確性,而到公元前4世紀時,步兵更得到了騎兵的支持。這一系列新進展,共同削弱了世襲貴族、他們的戰車和他們的扈從們早先擁有的優勢。中國發生的事情很像約一個世紀前印度的情形。第4章曾指出,印度的英雄騎士時代讓位於國與國之間的權力鬥爭及由此建立了孔雀帝國,其基礎則是鐵器的推廣、農業技術的改進和人口的劇增。同印度一樣,中國這一時期鑄造青銅和紫銅錢幣的國家多起來了,貿易和城市迅速成長,修築了道路,常備軍劇增,國家官僚機器也開始出現。所有這些,為有才幹的平民提供了各種機會。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一種積極的值得歡迎的變化,但對另一些人,舊秩序的消逝及戰爭帶來的分裂和痛苦只能意味着混亂和道德迷茫。生活在春秋時代的孔子明確指出,他的處方就是要按照過去某個“黃金時代”的價值觀,重建秩序和他所稱的“和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亞洲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亞洲史
上一章下一章

周王朝(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