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安的情報收集(9)
直到戰爭臨近結束,美國戰略情報局還希望提高"迪克西使團"的級別,以便配備無線電設備網,並要求戰區給使團更多的人員。魏德邁不答應這一要求,而是建議美國戰略情報局要學會如果不是因為非常重要的事要盡量削減行動。1945年8月中旬,當他們試圖開始工作,也就是要佔有和掌握城市的檔案時,日本人投降了,所有的美國戰略情報局分隊面臨著與**的衝突。古斯塔夫·克勞斯(GustavKrause)當時是美國戰略情報局在中國北方的頭目,告訴赫普納,他並不認為這些組織會威脅到他們的生命。8月24日形勢開始明朗了,他的擔心並非毫無依據,因為一個由約翰·伯奇、三個美國人、七八個中國人、兩個朝鮮人組成的團體乘火車從桂林、安徽向中國**的領地進發。25日他們遇到了中國**的特遣隊,伯奇和他們談話,給他們一些西瓜,而他們則讓美國戰略情報局小組通過。伯奇的人發現他對**的態度非常"嚴厲",但當他們告訴他,他這樣的做法是很危險時,伯奇說,"不用擔心,我想看看**人是怎麼對待美國人的。如果他們殺了我,我不在乎,因為如果那樣美國會用原子彈阻止**運動的"。後來他們的小隊又碰到另外兩組士兵在毀壞鐵路及電話線,他才願意讓中國士兵與他們同行,上尉董慶勝(TungChin-sheng)介紹了情況。董去找兵站的一些士兵並要求見負責的軍官。儘管士兵們比較好鬥,但還是帶他去見一個軍官了。董告訴這個軍官,他和伯奇的分隊是屬於空軍第十四航空隊的,但他們接到命令要去蘇州。董聽到這些人竊竊私語,"這兒又來了一批間諜,我們最好先解除他們的武裝,等了解事情真相后再把武器還給他們;要不就把他們全部殺了"。然後士兵們就帶董回到伯奇那兒,他悄悄告訴了伯奇剛才所聽到的。伯奇把手背在背後去見**的軍官,說話的態度非常無禮和尖刻。他還揪住了一個士兵的后脖領,於是**向伯奇和董開槍,然後把他們扔到溝里去了。伯奇死了,但農民們救了董。日本人經過時把他帶到一個日本戰地醫院治療,併發電報告訴漢口的中國將軍整個事情的經過,後來,他們又把董轉移到了一家漢口的普通醫院。**俘虜了伯奇團隊的其餘成員。8月30日,魏德邁在赫爾利大使家中會見了**和周恩來,然後在重慶又一次會面。他強調了這一事件的嚴重性,要求**就此事做一份報告,並要求釋放關押中的美國人。他還對釋放"獵犬"施加壓力。這次會面的詳細情況及毛澤東要求對這事做調查的指示被送到了延安觀察組,又送達朱德。因此,伊頓,然後是"迪克西使團"的指揮,很快就能建議空地救援隊把三個"獵犬"組成員帶到瓦洛夫機場並送到西安。後來,董因槍擊事件責怪了伯奇,強調如果這個人保持冷靜,也許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件了。指揮伯奇的官員也傾向於肯定董的估計。他們把他描述成一個過於熱情的狂熱者,他這樣的人容易殉難。在戰爭期間他就曾認為日本人是"反基督教的",在日本人失敗后他又把這一稱呼加在**身上。但是,伯奇事件或許延長了"迪克西使團"的存續時間,因為隨着共產黨和那些野外分隊的關係越來越敵對,"迪克西使團"成為中國戰區**控制地區惟一的情報和政治信息來源。它還是惟一的直接、持續地與中國**領導聯絡的組織,因此也可以作為一種維持一些友好關係的工具。他們主要是通過個人往來,通過監督當地中國的氣象站,有時還運送經過特別批准的供給如藥品,就通過這些方式維持關係。由此可以看出,儘管它沒有按照某些人希望的那樣去發展,但"迪克西使團"起到了各種作用,甚至到日本戰敗后還在發揮這些作用。它並不是一個完美的組織,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它的委託人之間的嫉妒和競爭。**人也注意到了它沒有適當的軍事支持,而且它的內部也是不統一的。他們也知道"迪克西使團"是戰區禁止與**打交道的例外,起初他們還想以此為資本。中美合作所從沒有放過任何一個貶低和污衊多諾萬的人員的機會,說他們"與**共事",因為很多參與"迪克西使團"的人都建議更進一步全面地與**接觸,邁爾斯和戴笠指揮之下的宣傳工廠因此能獲得更多的材料。中國**發現美國人並不願意支持他們在未來中國的任務,對此越來越失望,只是保持着禮貌。在美國想避免捲入可能撼動中國的戰後劇變但並不成功的同時,中國的政策卻註定會影響戰後多年美國的政治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