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程北上與戎裝赴滬

啟程北上與戎裝赴滬

“拋棄舊習慣,丟掉舊成見;一切重新學,一切從頭干。”———胡政之之死與《大公報》受批、易名讓他預感到風光難再———周恩來要王芸生隨軍南下,繼續主持上海《大公報》,他說:《大公報》還是民間報紙,你們自己經營,我們不來干預,有困難我們幫助———“新生宣言”一片否定之詞,楊剛堅決表示,誓把《大公報》改造成真正布爾什維克化的黨報。1949年2月27日夜,王芸生登上一艘掛着葡萄牙國旗的“華中輪”,踏上北歸征途。次日啟程,同船的有陳叔通、鄭振鐸、葉聖陶、柳亞子、馬寅初、曹禺等二十九位知名人士,都裝扮成船上工作人員和平民百姓。3月5日,船到煙台上岸,改乘汽車駛達滄州,再換乘火車,於18日到達新解放的北平,受到沈鈞儒、郭沫若等數十人的迎接,葉劍英在六國飯店為他們洗塵。王芸生把沿途見聞,以及他自己的好心情,寫成文章《我到解放區來》,發表在同年4月10日天津《進步日報》上。他把自己今後修養上需要鍛煉的方面歸納成四句話:“拋棄舊習慣,丟掉舊成見;一切重新學,一切從頭干。”到達北平之後,王芸生多次想找上面爭取恢復《大公報》原名,但再次與楊剛見面時,這位堂堂的《進步日報》黨委書記卻對過去的許諾以及後來的改變連提都不提一下,仍然是老樣子,“手拈煙捲,慷慨直言,朗聲大笑”。無奈的王芸生,只好如此接受下來。王芸生當時預料,上海館、重慶館都難保,只是不知改什麼名字。他預料《大公報》名稱或許只有香港館能延續下去,因為當時香港畢竟仍是英屬領地。1949年4月4日,總經理胡政之在上海逝世。噩耗傳來,王芸生十分悲痛。那時離上海解放只有一個多月。由於國民黨忙於撤離,解放軍又忙於攻城,王芸生身處解放區,連封唁電唁函都無法發,此事頗使王芸生抱憾終生。王芸生一直認為,胡政之的死與天津《大公報》易名為《進步日報》,傳出《大公報》受到最嚴厲的批判有關,因為那時“家庭糾紛”已不重要,他已預感到“大公報事業”、“文人論政”將風光難再。王芸生只能遙奠這位總經理一路走好,魂兮歸天!就在上海解放前一天,周恩來忽然召見王芸生。在簡短的會晤中,周恩來告知王芸生,上海《大公報》不必改名了,並要王芸生隨軍南下,繼續主持上海《大公報》。周恩來還說:“《大公報》還是民間報紙,你們自己經營,我們不來干預。當然,有困難我們還是要幫助的。”王芸生聽了周恩來一席話,當然相當興奮,無論如何,《大公報》在內地沒有全軍覆沒。至於為什麼上面改變了主意,王芸生還是多年後才知道的。由於《大公報》在偉大的反法西斯戰爭中,尤其是抗日戰爭中,曾作出公認的貢獻,在世界上享有較高的聲譽,當西方新聞界(尤其是英、美)得知天津《大公報》改版易名后,引起一片嘩然。得知此信息的**當即決定:上海《大公報》完全不動,即不易名,不改組,不更人,原封不動出版。就連發動全館上下對《大公報》進行一場嚴厲的批判也不搞,以後再說。1949年5月上海解放,周恩來派楊剛同王芸生一起隨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下,到上海主持解放后的《大公報》。剛踏進上海《大公報》報館,楊剛和王芸生都是一副戎裝打扮,頭頂“八一帽徽”,胸佩“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胸章。連一直在編輯部工作的賀善徽先生都說:“差點兒認不出是芸老了。”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大公報》沒有停刊一天,6月17日,《大公報》上海版發表了王芸生寫的《大公報新生宣言》,宣佈《大公報》從此走向新生。這篇社評無疑在大公報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但遺憾的是不實之詞屢屢可見。這篇社評距上海解放有二十多天才發表,王芸生向來是寫社評的高手和快手,何至於要花二十多天?仔細一看,社評內容竟與楊剛起草的《進步日報職工同人宣言》(代發刊詞)何其相似,只不過“調子”略低一點。根本不熟悉“階級鬥爭,階級分析”的王芸生,居然也用起“階級分析”的方法剖析起舊《大公報》來。王芸生的這篇《新生宣言》草稿,經過楊剛“審閱”,甚至連周恩來都不止一次看過這篇《新生宣言》的草稿。《新生宣言》說:“當人民革命浪潮已把反動勢力震蕩得搖搖欲墜之時,《大公報》又提倡所謂‘自由主義’‘中間路線’,以自別於反動統治階級;其實人民與反人民之間絕無所謂‘中’,而所謂‘自由主義’既根源於買辦資產階級,這‘金外絮中’的外衣更是混淆是非,起着麻痹人民的作用。”社評還說:“《大公報》基本上屬於官僚資產階級,與過去的反動政權是難以分離的,總的方向是跟着反動統治走的。”經過這麼一番分析,《大公報》統統劃歸“官僚資本”,天津、重慶《大公報》股東,在公私合營化中沒有得到一分錢的定息。在上海期間,楊剛曾數次“咬牙跺腳”向王芸生表示,誓把《大公報》改造成真正布爾什維克化的黨報。王芸生多年後曾幽默地說:“當年楊剛何須用這麼大的力氣,其實只要一句話就可以了。”  [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畢生心血傾注《大公報》:一代報人王芸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畢生心血傾注《大公報》:一代報人王芸生
上一章下一章

啟程北上與戎裝赴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