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失的美好》:視覺里的佳肴

《遺失的美好》:視覺里的佳肴

文/恭小兵(青春小說作家,80后概念提出者)

倘若把各種各樣的文學作品比做一桌桌廚師們烹調出來的盛宴,倘若紅案白案乃至各種菜系領域裏的拔尖高手們必須優勝劣汰的話,那麼作為讀者,他的意義無疑不是一位用眼睛品嘗作品的食客。而作品本身的意義,也無非是一道道我們視覺里的美味或者佳肴。

可以說,這篇《遺失的美好》不僅在主料上不足珍奇,作為一道菜肴的調料,它還成為了一種時下時尚文學創作領域內的缺陷。綜觀我們所閱讀的一般都市時尚小說,它必須具備大量明朗而歡快的床第氛圍,必須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愛情絕路、酒吧艷遇、旅館激情,還有時髦而刺激的K粉和三P。真是很可惜,《遺失的美好》裏一點都沒具備上述文學作品的幾大要素。正所謂逗號句號,和小資睡覺。所謂時尚,她沒有主題。沒有花。沒有塵埃也沒有空……空氣。天空晴朗。沒有鳥類。沒有羊群。沒有山川。沒有海洋。沒有老人。沒有孩子。沒有思考。沒有家園。沒有鄉村。沒有草原。沒有溫暖。沒有寒冷。沒有前程。沒有命運。沒有沒有。沒有東西。悲劇湧上心頭,靈魂灰飛煙滅。

不清楚我這樣評價《遺失的美好》,會不會敗壞掉其他用眼睛去品嘗《遺失的美好》者們的胃口?其實沒有關係,有幸生於這個空前繁華的大好時代,面對如此壯觀的人文景觀,我們應該為之傾倒,為之狂歡。而且現在本來就是這麼個崇尚時髦以及時尚生活的物質社會,鋪天蓋地亂七八糟的報刊雜誌上遍佈着小資情調和新新鴛鴦蝴蝶派的相關言論,高雅的音樂、昂貴的小物件,躺在床上成就生活,為自甘墮落和無知尋找高尚的借口,等等等等,才可以構成所謂的時尚文學。

當文學創作幾乎被所謂個人化、私語化,不知所云化寫作方式完全佔據的時候,當美女作家、少年作家以及婦女兒童作家們成為熱門話題的時候,當陰暗、糜爛、頹廢以及性生活構成所謂時尚文化的代名詞的時候,作為無辜的讀者,作為用眼睛攝取營養的食客,我們是否能坐下來開個會議什麼的?讓我們自己來談談,這種正在流行的文學創作,它的終極意義到底會是什麼?

翻開中國藝術史,從風雅頌到辭曲賦,從唐詩宋詞到崑曲京劇,無數文學家與藝術家們創作出來的優秀作品,都被載入我國的文藝史冊,成為記錄時代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標誌。而這些傳世的偉大作品,從寂寞誕生到流傳開來,從鮮為人知到有口皆碑,無一不是因為其作品的本身就已經具備了一種巨大的藝術感染力。人們在記住這些作品的同時,連同它們作者的名字也在世代相傳。可以這樣說,世界各國經典作品的最大魅力,就是它們具備了一種綿延無限的民族精神。比如美國的《飄》、《人權宣言》以及《獨立宣言》,比如喬治-塞菲里斯的《航海日誌》,比如維-蘇-納保爾的《米蓋爾大街》和《神秘的按摩師》。譬如我國的《紅樓夢》、《儒林外史》以及《阿Q正傳》。

然而,時下的文學創作領域內,卻浮現出來太多的文藝作品脫離生活實際,純粹以商業的目光去捕捉創作靈感。假新新歷史主義、接受美學主義、純粹拿來主義和一再解構主義之名,以各種所謂的創作技巧進行一些支離破碎的寫作。複製拼帖,歇斯底里,頹廢糜爛,神經衰弱,佳篇名著成為打油小詩,宮闈艷事儼然一代正史。戲謔寫作,搞笑寫作,憤青寫作,小資寫作,學者寫作,民工寫作,等等等等,各種派別的寫作前仆後繼。很多文藝工作者們為了追求商業炒作與市場賣點,一味迎合低級趣味與市場要求。有是甚至心浮氣躁,脫離實際地模仿起西方國家的各種學術潮流,生搬硬套,盲目表達。以上種種,完全背離了一名藝術創作者的綜合素質與最起碼的文藝創作宗旨。而《遺失掉的美好》在創作界面內高貴地堅持,對各種潮流的冰冷的拒絕,安靜而又本份地敘述,無一不可以使得作品本身的意義獲得一再拔高。

就像那縷縷冬天裏穿過百葉窗戶的陽光。

輕柔地打進來。

溫暖。

耀眼。

而且親切。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傷痕青春狂戀曲:遺失的美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傷痕青春狂戀曲:遺失的美好
上一章下一章

《遺失的美好》:視覺里的佳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