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祖父(道光二十七年六月十七日)(1)
孫國藩跪稟祖父大人萬福金安:六月十五日接家中第九號信,系四月初三日四弟在縣城發者。知祖父身體康強,服劉三爺之葯,舊恙已經全愈,孫等不勝欣喜。前五月底,孫發第五號信,言大考蒙恩記名賞緞事,想家中已收到。六月初二,孫荷蒙皇上破格天恩,升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由從四品驟升二品,超越四級,遷擢不次,惶悚實深。初六日考試教習,孫又蒙天恩派為閱卷大臣。初六日入闈,初七日王大臣點名。士子入闈者,進士、舉人共三百八十餘名,貢生入闈者一百七十餘名。初八早發題紙,十一日發榜,十三日複試,十四日復命。初三日謝恩及十四復命,兩次召見,奏對尚無愆誤,教習取中額數共一百二十一名,湖南得取十一人,另有全單。十七日馮樹堂回南,孫寄回紅頂二個、二品補服三付及他物,另有單。大約八月初旬可到省,存陳季牧家中。望大人於中秋前後專人至省來接,命九弟寫信與季牧可也。孫等身體平安,癬疾已將全好,頭上竟看不見。孫婦及曾孫男女皆好。余俟續具。孫謹稟評點:連升四級這大概是曾氏進京來懷着最大喜悅之情所寫的一封家書。半個月前,曾氏由從四品的翰林院侍講學士一連跳躍四級,升為從二品的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人們看舞台上的戲劇,對於連升三級已是艷羨不已,認為那是十分難逢難遇的好運氣。不料,我們所評點的這位主人公,居然在一百五十年前,以入仕不過十年的三十七歲年紀便獲得了這份殊遇,豈不令讀者羨慕得眼熱!筆者的第一個感覺是,此公真正的運氣好!須知就在所評點的上封信里,即陞官前的三個多月,他還在與家人商議開缺回籍侍親的事!假若那時他銀錢充足,無後顧之憂,此刻說不定正攜婦將雛行走在湖廣官馬大道上;倘若那時家中思兒孫情切,要他立即回家,此刻說不定正在禾坪上與父祖絮談往事舊情。總之,都不可能有這等罕見的聖眷降臨。對於京官而言,從二品是一個大檻,過了這道檻才算高級官員,即大臣。許許多多的京官一輩子都過不了這道檻。像曾氏這種出身農家、無任何依傍的人,即便到了花甲之年,能靠着小心謹慎、勤勉盡職而升到從二品,也算是祖宗保佑官運亨通了。那麼,此公究竟是靠着什麼才能有如此洪福呢?除開運氣外,還有別的緣故嗎?若能細細地考查清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這並非是為渴望陞官的人提供訣竅,實在地說,是對中國傳統官場文化的探索。可惜的是,現存的史料無法讓我們過細考查,留在野史上的一則軼聞,更類似小說家的想像。野史說,有一天,朝廷降旨,命曾氏次日中午在養性殿等候召見。第二天上午,曾氏在養性殿端坐一個多時辰,不見有人來招呼。正在納悶時,走來一個內官告訴他,明天上午在養心殿召見。曾氏對此事頗覺奇怪,左思右想,不得其解,便去請教他的座師、大學士穆彰阿。穆彰阿說,這種事過去從未有過,或許有別的用意在其間。穆彰阿思索良久后,終於明白了皇上的用意,當即封了三百兩銀子,叫人立刻送到養性殿管殿太監的手裏,請這個太監將殿內四壁所懸挂的字畫全部抄錄下來,並趕緊送到穆府。傍晚時分,抄錄件送到。穆彰阿對一直待在府中的門生說:養性殿是收藏字畫的宮殿,從來不是皇上召見臣工之處。皇上叫你在那裏等候,很可能是在考你的觀察力和記憶力。你連夜把這些東西背熟,或許明天會起作用。第二天皇上召見曾氏時,果然問起昨日在養性殿裏見到的字畫情況。曾氏因已背熟,故應答如流。皇上對他的觀察力、記憶力甚為滿意,決定越級提拔,予以重用。曾氏這次大考,名列二等第四名,並不優異,卻能得此不次之擢,人們相信必定背後有非常緣故,因而野史上的這則軼聞廣為流傳,但可信度似乎不大。依筆者淺見,穆彰阿、倭仁、唐鑒等人的推轂、嚴格修身帶來的清望、詩文創作上的成就以及因熱心公益而釀造的好口碑等等,種種有形無形的匯合,造成了一個德才兼備的年輕詞臣的形象,終於引起了中樞的注意而入選高層。曾氏第二天給諸弟的信里說,湖南三十七歲便官至二品者,本朝尚無一人。我們知道,在以後的五十多年裏,也再未有過第二人。因此,曾氏便成了有清一代湘省空前絕後的連升四級者。從全國來看,近年來中進士十年而得內閣學士者,連曾氏在內,也僅只三人。可見曾氏官運之好,的確非比一般。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