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父母(道光二十年二月初九日)(2)
曾氏的母親江氏比丈夫大五歲。她的性格與丈夫正好相反:剛烈、好強,且勤快能幹。曾麟書夫婦共育有五子四女,曾氏為他們的長子。信中所提到的兒子,即曾氏次子紀澤。曾氏結婚四年後於道光十七年十月生長子禎第,此子一歲多后與其小姑同時因染痘症而夭殤。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初二,紀澤降生。就在這一天,曾氏在隆重的祭祖鞭炮聲中離家北上,次年正月二十八日抵京。從湖南湘鄉到北京,途中走了八十多天,由此可見當年進京趕考之艱難。曾氏在北京,最挂念的是諸弟的學業。長兄點了翰林,諸弟臉上自然有光,巴望自己早日中式之心也便更加急迫,對大哥的指點也便抱有更高的期盼。做兄長的自然於此責無旁貸,故一到京城,便急着要諸弟把近日所作詩賦寄來,好切實指導。信的末尾,曾氏希望家裏今後給他寫信"以煩瑣為貴"。這幾個字充分體現了一個遠方遊子對家人的關心思念之情,即便後來妻兒遷到京師,曾氏仍希望時常看到來自家鄉的絮絮叨叨、巨細皆備的書信。此中除開曾氏個人的親情之外,也透露了另一層消息,即中國人濃厚的"根"的觀念。不管到了哪裏,即便是在京師貴為朝廷大員,或是在外鄉成了千萬富翁,他也會將所在地視為寓所,當做客居,他的家始終是那個遙遠的世代祖居的地方,告老還鄉、葉落歸根總是遊子最後的取向,這就是"根"的意念。"根"是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是聯繫的紐帶,但"根"也大大地局限了中國人的視野、胸襟和開拓精神。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