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1)

餃子(1)

如果要進行一項"最具代表性之中國食品"的投票選舉,我相信餃子勝出的機會極高。因為餃子不僅是南北中國人的共同愛好,同時也高度集中地體現了中國人普遍的生活理念。如果真有這場選舉的話,米飯和麵條恐怕會是兩大最有競爭力的對手。但是,經過一番激烈的角逐,我堅信餃子一定會是最後的贏家。至於那兩個競爭對手當然也很中國,可是以下這兩個原因卻使它們輸得口服心服:第一,米飯和麵條基本上被歸類為"主食",也就是說,難以單獨下咽,麵條的情況雖好一點,卻始終也不具備餃子那種既是飯,又是菜,既是主食,又是副食之"集飯菜於一體"的優勢。第二,米飯和麵條雖然很中國,卻因日本國亦有之,經營有年,而且甚為得法,故其"代表性"受到嚴重影響。也就是說,贏了主場,輸了客場,終究沒有冠軍相。儘管意大利人也吃餃子,但是就流行程度而言,還是不敵日本的米飯和麵條。此外,意大利的餃子在形態上其實與中國餃子也大相逕庭,兩者之間的差異,遠大於中式麵條與所謂的"意粉"。除了價格以及日本餃子其實只是中國的"鍋貼"之外,日本餃子與中國餃子從內涵到外延的區別倒是不很大,不過餃子在日本的流行時間不算太長(自1980年代開始在日本推廣),身為一個外援,餃子在日本飲食中的地位還不及米飯和麵條,暫且按下不表。然而與米飯和麵條相比,餃子的歷史卻算不上悠久,最多也就1000多年(資歷與包子相若),相比之下,麵條的歷史則長達2000餘年,米飯就更不用說了。中國人和四十歲以上的日本人之所以長得很像,多半是因為兩國的古猿都愛吃米,吃成這個樣子的。當然,正所謂"一樣米養百樣人",中、日兩國人民都吃米飯,他們的性格卻實在有天壤之別。餃子好吃,包餃子更好玩。因為這件事它跟錢有關。餃子是財富的象徵,或者說,包餃子的行為象徵著我們中國人對財富的渴望和憧憬。據《明宮史·史集》記載,除夕子時,即正月初一之初始:"五更起……飲椒柏酒,吃水點心,即扁食也。或暗包銀錢一二於內,得之者以卜一歲之吉。"所謂"扁食",就是餃子在古代的別稱,除此之外,其他的曾用名包括"牢丸"、"角子"、"交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之意)、"角兒"、"粉角"、"煮角"、"嬌耳"、"水點心"、"水包子"、"煮餑餑"(滿洲人的叫法),甚至"餛飩"。在方言中保留了許多中原古音的廈門,"餛飩"至今仍被稱為"扁食"。據說"扁食"在元代時做"匾食",可能來自於蒙語。在餃子裏包藏硬幣,既是對財富的渴望,也是一種口腔里的抽獎遊戲。老舍先生的《正紅旗下》裏有這樣的描述:"除夕守歲,徹夜不眠,是多少輩子所必遵守的老規矩。父親……嗯了一聲,照舊包餃並且找了個小錢,擦乾淨,放在一個餃子裏,以便測驗誰的運氣好--得到這個餃子的,若不誤把小錢吞下去,便會終年順利!"此外,餃子不僅有錢的內涵,更有錢的外形,蓋因其形如元寶也。元寶固然是"錢之大者",不過對於餃子在外觀上所代表的"錢",中國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據說江西鄱陽地區人民春節第一餐也要吃餃子,不同的是,餃子之外,還要吃魚,就像廣東人那樣,隱喻着"不僅要發財,而且還要發得'年年有餘'才行"。保守主義的理財之道甚是了得。而豫南一帶則流行將餃子和麵條同煮於一鍋,餃子象徵的依然是錢,麵條則代表了"錢串子",真是照顧周到,無微不至。"吃進"元寶,自然是"招財進寶"到了家,而一家老小熱熱鬧鬧地圍坐在桌前一起包餃子,便有了"齊心合力,製造元寶"的意思。因此,除夕夜家家包餃子的場面與其說體現了"美滿和睦"的民族傳統,不如說每一個包着餃子的屋檐之下,整個就是一個個群情激昂的財富論壇。心裏有數與餃子的諢名眾多相比,其變身形式顯然少得可憐:一曰水餃,二曰蒸餃,三曰煎餃。而且,這三種形式之間還各行其是,不可互相變通,完全不存在先煮再煎或是先煎后蒸的可能,故烹飪的技術含量實在不能算高。就算是大大有名的"西安餃子宴",近二百個品種,卻也多是蒸的(目的是保持原來造型,因水煮的餃子容易走樣)。  [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沈宏非“美食美文”隨筆集――飲食男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沈宏非“美食美文”隨筆集――飲食男女
上一章下一章

餃子(1)

%